桃三李四已成溪,六七花东八九西。
一尺髻高愁堕马,五更衾冷怨鸣鸡。
游丝百丈全难断,舞柳千条半欲齐。
十二双边无寸字,鸳鸯都作万行啼。
桃三李四已成溪,六七花东八九西。
一尺髻高愁堕马,五更衾冷怨鸣鸡。
游丝百丈全难断,舞柳千条半欲齐。
十二双边无寸字,鸳鸯都作万行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闺房中的孤独与哀愁。首联“桃三李四已成溪,六七花东八九西”以桃树和李树的繁盛景象对比,暗示女子内心的寂寞与外界的热闹形成鲜明反差。接着,“一尺髻高愁堕马,五更衾冷怨鸣鸡”两句,通过女子精心打扮后担心掉落的发髻和清晨冰冷的被褥,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游丝百丈全难断,舞柳千条半欲齐”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的情感比作难以割舍的游丝和难以整齐的舞动柳条,形象地展现了她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自拔。最后,“十二双边无寸字,鸳鸯都作万行啼”则直接点明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哀伤,即使在如此寂静的夜晚,也只有鸳鸯的啼声相伴,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是明末清初闺怨题材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