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寻幽巘,叩祠荐清蘋。
木落群姿尽,烂然见天真。
轻风飘须眉,萧萧若有神。
三字抉灵机,万古意忽新。
六经遂糟粕,千圣失经纶。
媚川在怀中,舍楫问鲛人。
笑彼愚公山,老昧襄城津。
重恐鱼目多,冥然骄自珍。
所以老氏叹,圣作大道湮。
下学而上达,吾意书诸绅。
杖策寻幽巘,叩祠荐清蘋。
木落群姿尽,烂然见天真。
轻风飘须眉,萧萧若有神。
三字抉灵机,万古意忽新。
六经遂糟粕,千圣失经纶。
媚川在怀中,舍楫问鲛人。
笑彼愚公山,老昧襄城津。
重恐鱼目多,冥然骄自珍。
所以老氏叹,圣作大道湮。
下学而上达,吾意书诸绅。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对阳明先生天真书院的探访与感悟之作。诗人手持竹杖,步入幽深的山岭,来到祠堂前,以清水供奉清蘋,表达敬意。秋叶凋零,万物归真,自然之美在此刻显露无遗。微风吹过,仿佛有神灵在耳边低语,启示着智慧的奥秘。诗人感叹经典如《六经》被忽视,圣贤的教诲被遗忘,唯有阳明先生的思想犹如明珠,照亮了世人的心灵。
诗人感慨地询问鲛人,表达对阳明先生思想的深入探索,嘲笑那些愚昧之人,未能领悟阳明心学的真谛。他担心世间伪善者众多,误将浅薄之物当作珍宝。因此,他对老子的叹息有所共鸣,认为真正的智慧大道已被淹没。他提倡通过实践和学习达到超越,将自己的心得写在诗篇之中,以传承阳明先生的教诲。整首诗充满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和对真理追求的执着。
不负沧洲约,停桡访玉溪。
水从阶下响,人到竹间迷。
牖户寒光动,帘栊碧浪低。
绿阴侵坐冷,香雾拂云齐。
俗士何由造,幽禽自在啼。
墙东盘石径,篱外筑沙堤。
凉月连宵好,秋声入暮凄。
会看龙起蛰,还许凤来栖。
书帙从儿读,壶觞待客携。
他时重相见,当作浣花题。
养誉能超俗,延龄似得仙。
风生谈满座,霜染发垂肩。
锦里青山外,金城碧水边。
谁誇五牸富,正爱一狐贤。
晓句筼筜谷,春蓑䆉稏田。
躬耕疲不厌,力学老尤专。
岂谓迎申日,俄惊在已年。
蒲轮何寂寂,草带已芊芊。
惘怅蓬科地,凄凉薤露篇。
绋多亲友执,书有子孙传。
去去随长夜,冥冥隔九泉。
惟应忝邻好,回首涕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