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寻芳境,闻钟入梵筵。
松门禅影落,花境铎声传。
席上悬空偈,窗中漫草玄。
果非贪佛性,还为惜华年。
载酒寻芳境,闻钟入梵筵。
松门禅影落,花境铎声传。
席上悬空偈,窗中漫草玄。
果非贪佛性,还为惜华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与友人一同前往福寺访友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自然的生机。首联“载酒寻芳境,闻钟入梵筵”,开篇即以“载酒”和“寻芳境”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游赏态度,随后“闻钟入梵筵”则引入了寺庙的氛围,巧妙地将世俗与宗教的界限融合在一起。
颔联“松门禅影落,花境铎声传”,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环境。松门下,禅影轻轻落下,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共存;花境中,铎声传来,既有自然界的生机,也蕴含着宗教的庄严与深邃。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
颈联“席上悬空偈,窗中漫草玄”,转而聚焦于寺庙内的活动。席上悬挂的偈语,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也寓意着对智慧的追求与思考;窗中漫草的玄妙,或许象征着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探索。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寺庙内修行与思考的氛围。
尾联“果非贪佛性,还为惜华年”,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与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前一句“果非贪佛性”表明了对佛法的真正追求,并非出于功利之心;后一句“还为惜华年”则流露出对青春岁月的眷恋与珍惜。这一联既是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访寺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宗教、世俗与超脱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探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皇帝龙飞十四载,拱手垂衣功不宰。
谁生厉阶起甲胄,天下岌岌几于殆。
赫然烹阿封即墨,神机独断定四海。
内酬勋庸清列位,外召诸老仍博采。
自古圣人闻至治,不贵无过贵能改。
三池先生已先入,谏阁经帏行遂拜。
遂宁先生又继起,老手便当调鼎鼐。
冬官侍郎何迟迟,几日涪江下寒濑。
恭闻促诏已屡下,云汉昭回九天外。
吾君寤寐在良弼,其意岂不望启乃。
往年袖手固其理,今日缄口庸何待。
祖宗至仁育疏戚,常使无权免骄泰。
宣仁圣烈重贬损,功参尧舜光万代。
当时若不甚快意,其奈无忧近菹醢。
前乎六一论尧佐,后日了翁陈二蔡。
一从一违事已判,得失了然为世戒。
况今政事归中书,国体堂堂方正大。
春宫仁孝且英睿,多士盈庭复蔼蔼。
先生而言言易入,及其事至恐不逮。
姑置区区论商鉴,覆辙不远那容再。
行看正道动前席,盛时难逢愿自爱。
《送李君亮安抚赴阙》【宋·度正】皇帝龙飞十四载,拱手垂衣功不宰。谁生厉阶起甲胄,天下岌岌几于殆。赫然烹阿封即墨,神机独断定四海。内酬勋庸清列位,外召诸老仍博采。自古圣人闻至治,不贵无过贵能改。三池先生已先入,谏阁经帏行遂拜。遂宁先生又继起,老手便当调鼎鼐。冬官侍郎何迟迟,几日涪江下寒濑。恭闻促诏已屡下,云汉昭回九天外。吾君寤寐在良弼,其意岂不望启乃。往年袖手固其理,今日缄口庸何待。祖宗至仁育疏戚,常使无权免骄泰。宣仁圣烈重贬损,功参尧舜光万代。当时若不甚快意,其奈无忧近菹醢。前乎六一论尧佐,后日了翁陈二蔡。一从一违事已判,得失了然为世戒。况今政事归中书,国体堂堂方正大。春宫仁孝且英睿,多士盈庭复蔼蔼。先生而言言易入,及其事至恐不逮。姑置区区论商鉴,覆辙不远那容再。行看正道动前席,盛时难逢愿自爱。
https://shici.929r.com/shici/4qF6xbhJ.html
顷年应聘漫谈经,喜向寒窗访聚萤。
抚字昨惭书下下,佩衿今羡领青青。
傥来富贵皆尘土,无尽诗书自日星。
珍重圣贤垂轨范,不尤臧氏不尤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