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驻马莫惊嗟,处处溪流有落花。
不待今朝悲远嫁,长门风雨即天涯。
行人驻马莫惊嗟,处处溪流有落花。
不待今朝悲远嫁,长门风雨即天涯。
这首诗《昭君词(其三)》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王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思考。
首句“行人驻马莫惊嗟”,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劝慰那些因王昭君远嫁而感到哀伤的人们,提醒他们不必过于感慨,因为历史的车轮已将她带往远方。这里的“行人”和“驻马”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听到或得知昭君远嫁的消息时的反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客观冷静的态度。
接着,“处处溪流有落花”一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写,暗喻昭君如同飘零的花瓣,随溪流漂向未知的远方。这不仅描绘了昭君远嫁的凄美画面,也隐含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与惋惜。落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同时也寓意着昭君离开家乡后的孤独与寂寞。
“不待今朝悲远嫁,长门风雨即天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指出,昭君的悲剧并非仅仅在于今日的离别之痛,而是她将面临的是遥远的异域生活,以及可能伴随的孤独、风雨和未知。这里“长门”借指远离家乡的远方,而“风雨”则象征着昭君未来生活的艰难与挑战。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昭君命运的悲凉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整体而言,《昭君词(其三)》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与同情,以及对生命脆弱、命运无常的感慨。
难交困新知,触事得晚悔。
人方趋势富,我独居老大。
悠悠强衰颜,耿耿堕末界。
岂无相于迹,襟腑殊恶爱。
羞同复多嫌,乐与翻自坏。
谭高递互笑,饮勇周旋怪。
嘉荣徒染濡,程孔肯倾盖。
闭门当止矣,非敢事閒退。
老来不惯离家久,独卧一庵今八夜。
抵搔十爪垢已满,降伏千魔心未下。
荧荧病眼日更昏,皎皎孤怀谁与泻。
恨无鸾帐与谁俱,独有筇枝伴身亚。
华严性海偶深味,兜率陀天聊复借。
平生好书陋颜柳,近日作诗几沈谢。
百年旅梦行将觉,万里家园犹未舍。
妄缘傥或未尝胆,佳境安得如食蔗。
从来少味燕偏知,早已忘机鼠休怕。
行当遂作重屏图,阘茸凡材任讥骂。
龙章凤姿,燕颔虎颈。巍巍堂堂,弗严而整。
山纳海容,霜根雪节。可畏而亲,力莫之斡。
吾私淑诸,一代之英。多取益给,欲掩滋明。
长庚未艾,白气何来。精爽如在,佳城不开。
出卯则角,堕地而班。岂无所遗,騄骥方闲。
高牙赤舄,惟叔惟虎。有之似之,千载一武。
赳赳桓桓,彼徒见诮。他日凌烟,实先前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