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月色倍新晴,极浦浮沙远树平。
客久欲迷乡国望,乱馀愁听鼓鼙声。
湖南水潦频移粟,碛北风烟且罢征。
濡手未辞援溺苦,白头方切倚闾情。
高台月色倍新晴,极浦浮沙远树平。
客久欲迷乡国望,乱馀愁听鼓鼙声。
湖南水潦频移粟,碛北风烟且罢征。
濡手未辞援溺苦,白头方切倚闾情。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下的壮丽景象与诗人深沉的情感。首句“高台月色倍新晴”以高台为视角,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清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极浦浮沙远树平”通过广阔的水面、浮动的沙粒和远处平展的树木,展现了月夜下的广阔天地,给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感受。
“客久欲迷乡国望”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即使在如此美景之下,心中仍充满了对家乡的向往与怀念。“乱余愁听鼓鼙声”则反映了战乱之后的哀愁,鼓鼙声不仅是战争的象征,也暗示了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不安。
后半部分“湖南水潦频移粟,碛北风烟且罢征”描述了战乱时期民生艰难的状况,湖南地区因水灾频繁而需要不断调拨粮食,而北方沙漠地带则因战争暂时停止了征伐。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濡手未辞援溺苦,白头方切倚闾情”表达了诗人愿意亲自参与救助困境中的人们,即使付出辛劳也在所不惜的决心,同时流露出对年迈父母的深深挂念和对家庭的依恋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以及对亲情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客从滇南来京师,遗我采灯光陆离。
伊谁鬼物歘作此,玉缕细滑明波瓈。
娲皇炼石结灵液,织女摛锦盘文丝。
苍龙拔髯老蛟泣,毕献技巧争神奇。
空斋秉烛试张设,五色炫烂惊妖魑。
东方月出相映射,还似鳌禁元宵时。
便呼斗酒纵春兴,忘却江南归已迟。
丁宁箧笥好珍袭,明年相对还相思。
草堂宛在淮之阳,周除万顷清湖光。
凫鹥鸂?走阶下,青蒲碧柳摇潇湘。
传家矗矗列图史,宴客稍稍鸣丝簧。
堂中老翁八十强,庞眉皓首神扬扬。
万事唯知道古昔,一生不省干侯王。
河上仙公道书就,汉阴丈人机事忘。
翻匙红稻美且足,出水白鱼鲜可尝。
颇矜清世得笑傲,况有令子传芬芳。
我知老翁应寿昌,膝前簪组欢称觞。
虽无磻水非熊载,且拜天门彩凤章。
长安道上春雪飞,薄暮逢君疑是非。
摇鞭驻马一相问,雪花乱点白鹇衣。
江海茫茫重相见,客舍张灯促青宴。
愁兼别泪堕金尊,漏转寒更涩银箭。
君今三十方少年,秋云刷羽抟云天。
簪裾色动麒麟殿,词赋声倾玳瑁筵。
沔南作牧殊辛苦,抱哺黔黎一万户。
近闻四岳举循良,须知黄霸先台辅。
楼船吹篴汉江流,乘月经过黄鹤楼。
往时崔颢题诗处,复见新句淩高秋。
嗟予垂老气凋朽,天台峥嵘亦何有。
寂寞桃花何处吟,纵横豺虎空奔走。
送君将归旧思翻,怅望南云回白首。
倘过夷门见李白,问渠诗兴春多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