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城景象和深远的历史回忆。开篇“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两句,勾勒出一座依山而建、壮丽威严的城市轮廓,其中“女墙”指的是古代用以防御外敌的小型城垣,常见于军事要塞。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白帝城的地理特征,更传达了一种坚固与安全的感觉。
接下来的“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两句,则是诗人在这座古城中所引发的情感联想。夏后为中国上古时期的王朝,而襄王则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王者,这里通过对过去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怀念之情。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个人感受。年事已高,听到古代军用的号角声,也只是一种悲凉的感觉。同时,人们互相搀扶着,报告着日落时分,这不仅是对生活困顿的一种描绘,更象征着生命走向暮年和时间流逝的无情。
最后,“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两句,通过历史人物公孙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于勇气与壮志的赞美。公孙大约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公孙杲,而“恃险”则是指依仗险要之地自保,“跃马意何长”则是在表达公孙或其他英雄人物那种勇往直前、壮志未酬的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对英雄气概的崇尚。通过对白帝城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怀与历史时空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与自然融合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