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分明时景现,寒光不用磨揩。
大千沙界尽融该。清虚虽昧,一气贯三才。
高下岳渎平等相,毛鳞大小同阶。
凡心元是对贤胎。菩提烦恼,无始未曾乖。
万象分明时景现,寒光不用磨揩。
大千沙界尽融该。清虚虽昧,一气贯三才。
高下岳渎平等相,毛鳞大小同阶。
凡心元是对贤胎。菩提烦恼,无始未曾乖。
这首元代山主的《临江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开篇“万象分明时景现”表达了万物清晰可见,时光流转的生动景象。"寒光不用磨揩"暗示了自然界的清冷光辉无需刻意雕琢,自然流露。接下来,“大千沙界尽融该”展现了广阔的宇宙在诗人的视野中融为一体。
“清虚虽昧,一气贯三才”揭示了诗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认为虽然看似清寂,但生命之气贯穿天地人三才,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高下岳渎平等相,毛鳞大小同阶"进一步强调了无论高低贵贱,世间万物皆有其位置和秩序,体现了平等观。
“凡心元是对贤胎”表达了诗人对人心本性的看法,认为凡俗之心其实蕴含着向善向贤的种子。“菩提烦恼,无始未曾乖”则揭示了烦恼与觉悟的辩证关系,指出烦恼并非从一开始就与菩提(觉悟)分离,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含哲理,展现出作者对宇宙、人生和心灵的深刻洞察。
西泠旧麓。记晓寒径里,冰苔曾斸。
分与樱厨,剥似蕉心,几度醉拈香玉。
惊雷忽破乡关梦,又瘦认、袜罗双曲。
算好春、易过头番,竟日画栏凭独。
无那湖阴翠减,问谁更、采笔重题修竹。
回首东风,花暗禅房,燕子初来天竺。
判教领、尽烟霞味,怕一寸、词肠犹俗。
愿少留、伴我清尊,莫放小庭幽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