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削玉阳平,楼簪百堞城。
三秋屈子地,十载仲宣名。
水绝蛟螭斗,云翚燕雀营。
何当此横槊,退虏更论兵。
石削玉阳平,楼簪百堞城。
三秋屈子地,十载仲宣名。
水绝蛟螭斗,云翚燕雀营。
何当此横槊,退虏更论兵。
这首诗描绘了仲宣楼的壮丽景象与历史韵味,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国家安危的深思。
首联“石削玉阳平,楼簪百堞城”,以“削”、“簪”二字生动描绘了岩石如削、楼阁高耸入云的情景,形象地勾勒出仲宣楼的雄伟姿态,仿佛它直插云霄,与百座城堞相映成辉。
颔联“三秋屈子地,十载仲宣名”,巧妙地将屈原与王粲(字仲宣)两位历史人物联系起来,通过时间的对比,表达了对屈原忧国忧民精神的敬仰以及对王粲才华横溢的赞誉,暗示了仲宣楼作为纪念之地的历史意义。
颈联“水绝蛟螭斗,云翚燕雀营”,运用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水面上蛟龙争斗的动态美与天空中燕雀筑巢的和谐画面,通过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与生机并存的氛围,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尾联“何当此横槊,退虏更论兵”,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豪情壮志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壮丽之地,像古代英雄一样,不仅退敌保家卫国,还能在和平时期讨论军事策略,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与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仲宣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融合了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远大的抱负。
书生自是钻简蠹,净业还从竹背来。
新诗细字行茂密,惊蛇起草盘蛟回。
是身政欠虎头画,望山气如还枥马。
翛然君子六千人,不受湘灵清泪洒。
竹林定交业已成,北窗读书吾伊声。
金鱼玉带不汝却,社中未厌山王名。
风日暖,天大裘。蝇飞打窗油,北窗坟策高于丘。
我欲发视劳牵抽,把酒起望天门陬。
斜鸿书破半张纸,枯荷网空散铅水。
机中挑出锦文诗,泪满鸳鸯半身紫。
新愁波不穷,后愁更随风。
美人如娇春,何物可御冬。
古人已恨愁不足,却遣今人送愁续。
轻将玉斧赠吴刚,漏得寒光照孤宿。
素女为天拣退丝,伶伦猛截孤生枝。
沙虫含冤射千载,谁劝黄竹栽瑶池。
歌夜长,歌夜短,淮南桂枝香满满。
为君持酒寿金人,少待露盘辞玉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