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儒冠不贱贫,一竿谁复钓溪滨。
看君双鬓春条绿,策足应须据要津。
清世儒冠不贱贫,一竿谁复钓溪滨。
看君双鬓春条绿,策足应须据要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清世的儒者,虽不以贫穷为耻,却也未尝不是一种淡泊名利的高洁之志。诗人通过“一竿谁复钓溪滨”这一形象,巧妙地将儒者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相融合,既展现了儒者的生活状态,又寓意着他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接下来,“看君双鬓春条绿”,以“春条绿”比喻双鬓的青葱,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更暗含了对儒者精神青春永驻的赞美。最后,“策足应须据要津”一句,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自身或所有儒者的期许,意在强调在人生的道路上,应当把握机遇,发挥才智,成就一番事业。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儒者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以及理想追求的重视。
吾爱清源颜养仁,笔端有力重千钧。
奇才自合巍收第,他巧何妨且进身。
我老无能惟喜士,君名若出定惊人。
元宵相聚过寒食,不污东风一点尘。
吾爱清源陈顺夫,妙龄足迹江湖上。
三湘舟里诗成束,百尺楼前酒满壶。
科目岂淹真后杰,世间谁饱满侏儒。
长安贵宦门如市,还有樽前此客无。
吾爱清源徐茂功,声名捷出日方乐。
高尻一首纷余子,屈指论心几钜公。
我定斯文宜馆阁,人言科目滞英雄。
直须一举魁天下,方快鹏程万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