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栽培土尽黄,看来人自有閒忙。
池台直下疏疏影,帘箔中间淡淡香。
命说梦魂犹未破,说汤滋味得先尝。
凭谁为访桃花浪,何路能酬百谷王。
平日栽培土尽黄,看来人自有閒忙。
池台直下疏疏影,帘箔中间淡淡香。
命说梦魂犹未破,说汤滋味得先尝。
凭谁为访桃花浪,何路能酬百谷王。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对其的深深喜爱。首句“平日栽培土尽黄”以反衬手法,强调了梅花在冬日里不同于其他植物的色彩与生命力。接着,“看来人自有閒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立于世俗忙碌之外的欣赏,暗示了梅花超凡脱俗的品质。
“池台直下疏疏影,帘箔中间淡淡香”描绘了梅花在特定环境中的姿态与香气,疏影与淡淡香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诗人通过“直下”、“疏疏”、“中间”、“淡淡”等词语,细腻地刻画了梅花的姿态与香气,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命说梦魂犹未破,说汤滋味得先尝”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梅花赋予了生命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切关注与渴望。这里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美丽与香气,更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向往。
最后,“凭谁为访桃花浪,何路能酬百谷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探寻梅花背后深层意义的渴望。桃花浪与百谷王分别象征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与神灵,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梅花独特魅力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与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上元灯火千门夜,殊方又还轻度。
帖写宜春,歌裁如意,聊遣新年情绪。
高堂宴处,记银烛金炉,瑞烟成雾。
斗叶催花,漏分犹试太平鼓。
乡园重值此节,别来多少事,三径非故。
旧日帘栊,今宵月色,知映何人眉妩。天涯荆树。
料忆远凭栏,几回凝伫。为报平安,好风传尺素。
一夜严寒,绮窗外、散作漫空香絮。
小阁闲拨红炉,轻盈对飞舞。
看万里、无端幻化,怎能得、遍开琼树。
断岸横斜,荒村约略,闲过迷误。
更愁是、苕递关河,想冒冷、天涯感长路。
极目板桥茅店,正飘飘堆素。
记旧日、寻梅踏冻,问故园、消息谁去。
细看六出纷纷,欲收还吐。
记晚凉庭院,抹尘生香,起来携手。
独坐思量,算此景曾有。
今夜黄昏,风喧残叶,月上梧桐后。
又向闲阶,淡描人影,疏帘添皱。
泉路迢遥,梦魂难道,空对秋光,几回骚首。
杨柳无情,也为秋来瘦。
何况于侬,且非达者,欲忘情能否。
七夕看星,中秋待月,重阳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