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阜割秀,青溪分源,咫尺接层城,叹禁苑全虚,尚留此寺;
谢傅棋枰,荆公第宅,去来皆幻迹,问孤墩终古,究属何人。
钟阜割秀,青溪分源,咫尺接层城,叹禁苑全虚,尚留此寺;
谢傅棋枰,荆公第宅,去来皆幻迹,问孤墩终古,究属何人。
这副对联以半山寺为题,由清代文人薛时雨所作,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历史感与哲思。
上联“钟阜割秀,青溪分源,咫尺接层城,叹禁苑全虚,尚留此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钟阜,即钟山,以其秀丽的山峰切割出独特的风景线;青溪,清澈的溪流,潺潺而过,赋予了画面生动的活力。这两句通过“割秀”和“分源”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细腻。紧接着,“咫尺接层城”则将视线拉近,仿佛置身于繁华的都市之中,然而“叹禁苑全虚,尚留此寺”一句,却在繁华与静谧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繁华终会消逝,唯有寺庙依然屹立,成为历史的见证。
下联“谢傅棋枰,荆公第宅,去来皆幻迹,问孤墩终古,究属何人”则转向历史的长河,通过引用谢安与王安石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思考。谢傅棋枰,指的是谢安与客人对弈的场景,象征着过往的欢愉与智慧;荆公第宅,则是王安石的府邸,代表了权力与学问的辉煌。这两句通过“去来皆幻迹”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所有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如同梦幻泡影。最后,“问孤墩终古,究属何人”将视角转向了自然中的孤墩,提出一个深邃的问题: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究竟属于谁?这一问,不仅引人深思,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探索。
整副对联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思考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