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此地得相从,王气初盘涿鹿重。
箨作长冠惊赤帝,桑如楼子兆飞龙。
汉家终始惟南郑,天胄神明是大宗。
谁使高光还血食,更怜诸葛最温恭。
君臣此地得相从,王气初盘涿鹿重。
箨作长冠惊赤帝,桑如楼子兆飞龙。
汉家终始惟南郑,天胄神明是大宗。
谁使高光还血食,更怜诸葛最温恭。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题为《涿州》。诗中描绘了涿州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句“君臣此地得相从,王气初盘涿鹿重”,开篇即点明涿州作为君臣会合之地的历史意义,王气初现,暗示涿州自古以来便孕育着帝王之气。接下来,“箨作长冠惊赤帝,桑如楼子兆飞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竹箨比作长冠,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以桑树的果实比作楼子,预示着飞龙的出现,暗指帝王的诞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涿州的历史景象,也蕴含了对帝王诞生之地的赞美。
“汉家终始惟南郑,天胄神明是大宗”则进一步强调了涿州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尤其是与汉朝的关联。南郑是汉朝的重要据点,而涿州作为帝王诞生之地,其地位不言而喻。这里通过“天胄神明是大宗”表达了对涿州历史地位的崇高评价。
最后,“谁使高光还血食,更怜诸葛最温恭”两句,将话题转向了对涿州历史人物的赞誉。高光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血食则是祭祀祖先的祭品,此处或隐含着对涿州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敬仰。诸葛,即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忠诚、智慧和谦逊著称。这两句表达了对涿州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敬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涿州历史与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其在中华文明史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传闻有美婉清扬,裘马翩翩侠少场。
奇字每从玄草识,练裙时借墨花光。
风前玉树寒相倚,天半鸾声啸转长。
有约芙蓉知可待,未须迟暮怨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