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乘扬子渡,遂访焦君庐。
天地一鸿羽,江山几鹤书。
松阴入洞古,帆影过窗虚。
因谢区中想,道心闲有馀。
言乘扬子渡,遂访焦君庐。
天地一鸿羽,江山几鹤书。
松阴入洞古,帆影过窗虚。
因谢区中想,道心闲有馀。
此诗描绘了诗人探访焦君祠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道家精神的深刻感悟。首句“言乘扬子渡,遂访焦君庐”点明了行程,诗人乘坐船只,前往焦君的居所,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旅行状态。接下来,“天地一鸿羽,江山几鹤书”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天地比作轻盈的鸿羽,江山则似鹤书,形象地表达了宇宙的广阔与自然的静谧,同时也暗示了焦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松阴入洞古,帆影过窗虚”描绘了祠堂周围的自然景观,古老的松树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阴影,仿佛引领着人们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而远处的帆影穿过窗户,虚幻而遥远,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逝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
最后,“因谢区中想,道心闲有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杂念的放下,以及对道家精神的追求与领悟。通过这次探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道心得以闲适,体现了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道家哲学的独到理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天理贵自然,枉直各有病。
人情随所得,是非本无定。
此身寄轩冕,心与万物竞。
低回就衔策,跳踼落机阱。
巧求固为累,矫枉亦过正。
持之有原本,出处一以静。
所守以吾道,所安以吾命。
不骤穷马力,不决暴虎性。
富贵偶而已,勿使忧喜并。
感遇难我知,无言为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