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翁不办碧油幢,办与秋风斸老桩。
嚼雪未论香世界,眠云已惬月轩窗。
谁分兔臼玉千杵,不费鸿门璧一双。
蚤晚乘槎问银汉,呼童多酿酒成缸。
山翁不办碧油幢,办与秋风斸老桩。
嚼雪未论香世界,眠云已惬月轩窗。
谁分兔臼玉千杵,不费鸿门璧一双。
蚤晚乘槎问银汉,呼童多酿酒成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画面。山翁不用碧油幢,可能是指他淡泊明志,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与秋风一起斸去年老的树桩。这两句表达了山翁对自然界的顺应和融合。
接下来的“嚼雪未论香世界”可能是在比喻隐逸者的心灵世界,即使在嚼食雪花也体会不到世间的繁华;“眠云已惬月轩窗”则是说他沉浸于云中,与月光为伴,心境超然。
第三句中的兔臼玉千杵和鸿门璧一双,是对隐逸者不追求世俗财宝的描写,而是享受着自己简朴的生活。兔臼玉可能象征着纯净无瑕的生活,鸿门璧则代表了珍贵而不过分的享受。
最后两句“蚤晚乘槎问银汉”、“呼童多酿酒成缸”则是隐逸者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驾着小舟游弋于星空之下(银汉即指银河),同时命令童仆酿造美酒,以此享受生活的简单乐趣。
整首诗通过山翁的种种行为和心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
缘悭瞑眩阻扶藜,梦里壶浆首再稽。
老废膏肓在泉石,升沉踪迹本云泥。
望帝自怜啼血鸟,败群谁念触籓羝。
二天仰戴从今日,努力千秋乞品题。
月帆斜日出林丘,急涨初消事远游。
白昼龙蛇曾起陆,空江箫鼓正从流。
寻盟却喜天中节,把臂应同海上楼。
为报主人休让席,且将踪迹混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