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催诗,高柯堕叶,凄凉作尽秋声。
恨已难消,秋声更不堪听。
朝来试捲疏帘看,惜庭花、一半飘零。
最萧条,篱菊开迟,未著寒英。
家乡迢递三千里,怅怀人滋味,几次曾经。
天末遥峰,青青遮断归程。
归书但道安无恙,纵伤心、怕说离情。
到重阳,不插茱萸,也自愁生。
小雨催诗,高柯堕叶,凄凉作尽秋声。
恨已难消,秋声更不堪听。
朝来试捲疏帘看,惜庭花、一半飘零。
最萧条,篱菊开迟,未著寒英。
家乡迢递三千里,怅怀人滋味,几次曾经。
天末遥峰,青青遮断归程。
归书但道安无恙,纵伤心、怕说离情。
到重阳,不插茱萸,也自愁生。
这首《高阳台·秋雨怀三姊五妹》由清代诗人劳纺所作,描绘了秋雨中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先,词人以“小雨催诗”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融合,暗示着秋雨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全词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高柯堕叶,凄凉作尽秋声”,通过落叶纷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恨已难消,秋声更不堪听”,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即使面对难以排解的忧愁,连秋声都成为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接下来,“朝来试捲疏帘看,惜庭花、一半飘零”,词人试图从自然中寻找慰藉,却发现庭院中的花朵也已凋零,这更加深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萧条,篱菊开迟,未著寒英”,通过描写迟开的篱菊,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暗喻了词人对亲人健康状况的担忧。接下来,“家乡迢递三千里,怅怀人滋味,几次曾经”,词人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感叹距离之远,以及这种思念带来的苦涩滋味。
“天末遥峰,青青遮断归程”,用遥不可及的山峰象征着与亲人的隔阂,表达了词人对无法亲自照顾亲人的遗憾。最后,“归书但道安无恙,纵伤心、怕说离情”,词人只能通过书信表达对亲人的关心,虽然内心充满伤感,却害怕说出离别之情,以免增加亲人的负担。
“到重阳,不插茱萸,也自愁生”,词人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因无法与亲人共度佳节而感到愁绪满溢,进一步深化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秋雨、落叶、菊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亲情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