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边林畔。灵刹何年建。金碧辉,丹青炫。
清音溪涧绕,寒色松云乱。
游不到、半山梵响听难辨。善恶谁知岸。
陵谷曾经变。铃语碎,如吟叹。
客程秋梦冷,觉路浮名绊。
车过也、一天静思钟声远。
竹边林畔。灵刹何年建。金碧辉,丹青炫。
清音溪涧绕,寒色松云乱。
游不到、半山梵响听难辨。善恶谁知岸。
陵谷曾经变。铃语碎,如吟叹。
客程秋梦冷,觉路浮名绊。
车过也、一天静思钟声远。
这首清代周贻繁的《千秋岁·秋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秋日山寺景象。开篇“竹边林畔。灵刹何年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寺庙坐落在翠竹和树林之间的古老背景,引发读者对岁月流转的遐想。
“金碧辉,丹青炫”描绘了寺庙建筑的辉煌色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清音溪涧绕,寒色松云乱”通过流水声和松云的描绘,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听见山涧的潺潺水声和缭绕的松涛。
“游不到、半山梵响听难辨”表达了诗人未能登临山顶,只能在山腰处聆听寺庙的钟声,增添了神秘感。接下来,“善恶谁知岸。陵谷曾经变”暗示世事沧桑,善恶难分,自然与人事都在变化之中。
“铃语碎,如吟叹”运用拟人手法,将寺庙的风铃声比作人的低吟,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人感叹“客程秋梦冷,觉路浮名绊”,旅途中的冷寂和世俗名利的牵绊,使得心灵的追求更为艰难。
最后,“车过也、一天静思钟声远”以车辆驶过后的宁静,衬托出钟声的悠长,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空间,体现出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禅意生活的深深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寺的景色,融入了人生的哲理,展现出清幽而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