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来古往吴京道。岁岁荣枯原上草。
行人几度到江滨,不觉身随风树老。
蒲花易晚芦花早。客里光阴如过鸟。
一般垂柳短长亭,去路不如归路好。
今来古往吴京道。岁岁荣枯原上草。
行人几度到江滨,不觉身随风树老。
蒲花易晚芦花早。客里光阴如过鸟。
一般垂柳短长亭,去路不如归路好。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流年忘返、物是人非的意境。开篇即以"吴京道"点明地理位置,随后"岁岁荣枯原上草"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春去秋来的描述,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接着"行人几度到江滨,不觉身随风树老"一句,更深化了这种感慨。行者在江边来往,每次到达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老去,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蒲花易晚芦花早"则是通过具体的植物生长周期,进一步展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生命周期。"客里光阴如过鸟"这句话,则是在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匆忙,就像鸟儿掠过天际,留不下痕迹。
最后两句"一般垂柳短长亭,去路不如归路好"则是对整个行程的总结。一般指的是普普通通,没有特别之处,而垂柳和亭台,则是常见于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用来描绘旅途中的景色。而"去路不如归路好"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途的偏爱,可能是因为归途意味着重返熟悉的地方,与亲人团聚,以及结束一段旅行的心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时间流逝、人生易老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向往之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