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随人意,轻帆百里间。
舟痕风力健,客枕橹声闲。
山合尘纵断,秋高爽气还。
望州相见处,蓦直透三关。
造物随人意,轻帆百里间。
舟痕风力健,客枕橹声闲。
山合尘纵断,秋高爽气还。
望州相见处,蓦直透三关。
此诗描绘了一幅行者在秋高气爽之际,乘舟越山而过的画面。首句“造物随人意”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而“轻帆百里间”则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迅速前进的情状。
接着,“舟痕风力健,客枕橹声闲”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船只乘风破浪的壮观,以及旅人依着船窗听潮声的悠闲情境。这里“舟痕”指的是船只在水面留下的轨迹,“橹声”则是桨声,与自然之声相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动感的氛围。
第三句“山合尘纵断,秋高爽气还”,诗人通过山川与尘埃的交错,以及秋日清新的空气,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纯净。这里“山合”可能指的是山峦连绵,“尘纵断”则表明一路上行至此,尘土尽去,眼前景物一新。
最后两句“望州相见处,蓦直透三关”,诗人在山高望远之际,得以窥见目的地的轮廓,而“蓦直透三关”则展示了行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里“蓦”可能指的是草丛,“三关”则是比喻,代表了旅途中的重重障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状态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体验。
滔滔法海,清浊混流。湛湛禅河,鱼龙变化。
杳杳无涯际,澄澄彻底寒。短棹孤舟,徒誇好手。
长竿画舫,方称男儿。风浪掀天,云雷匝界。
丝纶便掷,不顾危亡。
灵鳌锦尾上钩来,跛鳖盲龟随浪去。
满船装载,月渚芦湾。共乐升平,同歌道泰。
从前祖业,岂假外求。
截流到岸之人,且道是何面目。
须弥顶上非凡木,白藕峰前得处高。
纵横问答有来由,缘木求鱼卒未休。
若妙旨寻知见会,还同拨火觅浮沤。
诸佛子,著眼看。严霜晓露,彻骨清寒。
匝地普天,通同实际。
休问得皮得髓,徒誇见浅见深。
从来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对此,忍俊不禁。
閒引少林无孔笛,为君吹起小阳春。
满眼觑不见,满耳听不闻。
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秋庭肃肃风颾颾,寒星列空蟾魄高。
支颐静坐神不劳,鸟窠无端吹布毛。
西天末叶,东土初枝。
趑趄梁魏兮形影相吊,冷坐嵩少兮路径委蛇。
将谓单传直指,谁知一握乱丝。
骂底恨底患在为人之师。
今则枝枯叶陨,敷茂何期。
有屈明明无雪处,临风只可自嘘戏。
聊陈菲供,来兮鉴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