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生平百不能,桑榆息影倚枯藤。
微茫暝树孤村杵,明灭渔舟远溆灯。
往事凄凉难再说,新愁杂沓最无凭。
况今禾黍淹遥雨,白日秋来见未曾。
自愧生平百不能,桑榆息影倚枯藤。
微茫暝树孤村杵,明灭渔舟远溆灯。
往事凄凉难再说,新愁杂沓最无凭。
况今禾黍淹遥雨,白日秋来见未曾。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画家、诗人王时敏所作的《西田感兴》。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晚年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首联“自愧生平百不能,桑榆息影倚枯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未能达成诸多心愿的自责和无奈,以“桑榆”比喻晚年,暗示自己如同夕阳般即将落幕的人生,只能依靠着“枯藤”寻求一丝慰藉。
颔联“微茫暝树孤村杵,明灭渔舟远溆灯”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乡村景象,远处的树木模糊不清,孤零零的村庄里传来捣衣声,而远处的渔舟上灯火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不易与孤独。
颈联“往事凄凉难再说,新愁杂沓最无凭”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过去的种种已成回忆,难以再述说,而新的忧愁却纷至沓来,没有确切的依托,充满了不确定性。
尾联“况今禾黍淹遥雨,白日秋来见未曾”则将目光转向了眼前的自然景象,秋雨连绵,庄稼被雨水淹没,白日似乎也未曾真正到来,暗喻着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与迷茫,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和时代背景。
老禅好画如好禅,不到觉悟不肯息。
一朝纵笔恣挥洒,万里长江落胸臆。
我闻大江之水出岷山,汉江之水出嶓冢。
两江合流东向趍,雾滃云蒸变俄顷。
此图乃独见源委,岂与寻常画师比。
地形笔势俱两全,白璧黄金谩堆几。
又闻瞿塘之险天下无,江水倒泻山模糊。
乌石滩高浪涛急,白帝城荒古木疏。
枯藤挂壁下猿狖,苦竹缘江啼鹧鸪。
展图不得一见此,令我扼腕长嗟吁。
世间好画岂易得,讨论应须待裴迪。
欲追太史赋远游,直上岷峨看晴碧。
更不成晴,何曾是暝,飞丝摇漾残昼。
麴尘低蘸亭燕,茶烟细笼院柳。
酿花天气,早酿得、春醲如酒。
莫妨他、油碧芳期,容易雨疏风骤。
萦絮粉、模糊鸳甃,铺楝雪、迷离翠岫。
痴云著意商量,湘波几重皴皱。
禁寒作暖,想未管、绿莺啼瘦。
怎知人、尽日恹恹,闷过海棠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