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堂何处好,杂花手植,背郭俯晴郊。
十年云海卧,自断音书,泛宅到渔樵。
舟横野彴,渐梦落、江南春潮。
兰径深、隔邻疏援,紫蔓上藤梢。无聊。
墙东遗世,塞北为家,任旁人一笑。
休更惊、羌村烽火,投老安巢。
绿阴满地初宜夏,步水曲、山鸟相招。
沈醉语,生涯换得枯瓢。
溪堂何处好,杂花手植,背郭俯晴郊。
十年云海卧,自断音书,泛宅到渔樵。
舟横野彴,渐梦落、江南春潮。
兰径深、隔邻疏援,紫蔓上藤梢。无聊。
墙东遗世,塞北为家,任旁人一笑。
休更惊、羌村烽火,投老安巢。
绿阴满地初宜夏,步水曲、山鸟相招。
沈醉语,生涯换得枯瓢。
这首《渡江云》是张尔田先生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描绘了他在僦园中种植各种花卉树木的场景,表达了他归隐田园的心愿。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四季变换的景色,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开篇“溪堂何处好”,诗人设问,引出对园中景致的赞美。接着“杂花手植,背郭俯晴郊”两句,描绘了园中百花齐放,背靠城郭,面对开阔的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十年间,诗人仿佛与外界隔绝,过着隐居的生活,“云海卧”形象地表现了这种与世无争的状态。
“泛宅到渔樵”一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渔夫樵子为伴,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舟横野彴,渐梦落、江南春潮”则通过舟泊于小桥边,暗示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向往和沉醉。
“兰径深、隔邻疏援,紫蔓上藤梢”描绘了幽静的兰花小径,与邻近的藤蔓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接下来“无聊。墙东遗世,塞北为家,任旁人一笑”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休更惊、羌村烽火,投老安巢”则是诗人对动荡时局的超脱,希望能在晚年找到一个安宁之所,远离战乱。最后“绿阴满地初宜夏,步水曲、山鸟相招”描绘了夏日绿荫覆盖大地,山间鸟鸣声声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沈醉语,生涯换得枯瓢”则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简陋之中,却能自得其乐,将生活中的琐碎换成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想,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
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
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
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
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
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东郊向晓星杓亚。
报帝里、春来也。
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
妆点层台芳榭。
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
新郎君、成行如画。
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
遍九陌、相将游冶。
骤香尘、宝鞍骄马。
(案此首别误入陈耆卿《[上竹下员]窗集》卷十)
如花貌。
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
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
渐作分飞计料。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
争克罢同欢笑。
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
漫悔懊。
此事何时坏了。
偶登眺。
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
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
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
远信沉沉,离魂杳杳。
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
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
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海霞红,山烟翠。
故都风景繁华地。
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
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
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
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
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
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