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五首·其一》
《感秋五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古风

昨扇犹午携,今裳觉晨单。

起来且复卧,未敢窥柴关。

不知病至此,为复老使然。

平生性刚燥,畏热长喜寒。

念昔忝乡赋,践雪诣春官。

布褐背不纩,芒鞋茧且穿。

长亭夜濯足,吹灯呻故编。

买酒破孤闷,浩歌殷屋椽。

何曾悲廪秋,山棱耸臞肩。

秋风吹我髓,秋露滴我肝。

我欲与秋敌,秋先令我酸。

叹息复叹息,谁是长少年。

(0)
注释
扇:扇子。
裳:衣服。
柴关:简陋的门。
病:疾病。
老:年老。
乡赋:乡试的科举考试。
春官:古代掌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布褐:粗布衣服。
纩:丝绵。
芒鞋:草鞋。
长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故编:旧书。
孤闷:孤独苦闷。
廪秋:秋天的粮食储备。
山棱:山峰的棱角。
臞肩:形容人消瘦的肩膀。
髓:骨髓。
酸:酸楚。
长少年:青春年少的人。
翻译
昨日扇子还在手,今日衣裳早晨觉单薄。
起床又躺下,不敢去窥视柴门。
不明白为何病重至此,或许是年老所使。
一生性情急躁,怕热更爱寒冷。
想起过去参加乡试,踏雪前往春官选拔。
粗布衣服背后无垫,草鞋磨破且满是茧。
夜晚在长亭洗脚,对着灯火诵读旧书。
买酒排解孤独,高歌震动屋梁。
何曾因秋天粮食不足而悲伤,山岭峻峭使我瘦削。
秋风侵入骨髓,秋露滴湿肝脏。
我想与秋天对抗,却先被它刺痛。
叹息再叹息,谁还能保持青春年少。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秋天深切感受的作品,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日的衣着、生病后的自我反省,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昨扇犹午携,今裳觉晨单。起来且复卧,未敢窥柴关。" 这四句通过衣着的变化描绘出秋天的突然降临,以及诗人的身体感到不适,可能是因为秋季干燥乍寒而引起的病症。

"不知病至此,为复老使然。平生性刚燥,畏热长喜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由于天气转凉和个人的体质偏好所导致的身体不适。

接下来的几句话 "念昔忝乡赋,践雪诣春官。布褐背不纩,芒鞋茧且穿。长亭夜濯足,吹灯呻故编。" 是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其中包含了寒冷的冬日、艰苦的行走以及夜晚点燃油灯的情景,这些都是对过往生活的深刻记忆。

"买酒破孤闷,浩歌殷屋椽。何曾悲廪秋,山棱耸臞肩。"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在寂寞中以饮酒和高声歌唱来缓解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的哀愁,以及因秋天而引起的情感波动。

最后 "秋风吹我髓,秋露滴我肝。我欲与秋敌,秋先令我酸。叹息复叹息,谁是长少年。" 这几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抵抗,以及秋天给他带来的深切感受和悲凉情绪,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青春易逝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过庖丁故居

青山坐对幽人老,依旧春风绿庭草。

骑鲸一去不再来,愁看落花曾未埽。

(0)

侍宴万安园

六龙捧日上层霄,人海妖氛时自消。

五彩凤声喧鸟道,九光芝色焕兰苕。

宴酣兜率黄金鼓,吹裂昆崙紫玉箫。

更觉钧天佳气合,万枝华烛动虹桥。

(0)

为曹南湖引阮摘赋

坐对王郎手语禅,绕盘鸣玉漱流泉。

千年野鹤穿孤月,万壑松风入四弦。

贺老定场将梦断,桐孙倾韵与心传。

仲容原是青云器,不短扬雄草太玄。

(0)

书三乐轩壁

虽任无为定是非,更须教勒北山移。

笔驱造化天何补,身质声名道不知。

见说丹心明似镜,忍将青鬓照成丝。

深根宁极如无待,越舍含华却是谁。

(0)

赠卢隐君

放情丘壑谢嚣氛,逸气翛然自不群。

捷径岂容留隐士,驾鸿方可是徵君。

独轮车辗岩边月,十角牛耕陇上云。

曾约华山分一半,如何犹不许同分。

(0)

登叠巘楼寄本庵粹中

江山不尽古今情,空写相思遍凤城。

满眼氛埃昏落日,一天寒色淡长庚。

吟魂岂为閒情断,别梦徒因往事惊。

早晚重来风雨夜,细倾肝胆话平生。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李振钧 朱景英 赵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