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游越绝,首识南枝梅。
一麾守清源,再见梅英开。
颜色宛如故,风霜不能摧。
玉质长仙葩,芳姿酝诗才。
其侣乃蟠桃,其根出蓬莱。
花开三十年,寿荐三千杯。
昔年游越绝,首识南枝梅。
一麾守清源,再见梅英开。
颜色宛如故,风霜不能摧。
玉质长仙葩,芳姿酝诗才。
其侣乃蟠桃,其根出蓬莱。
花开三十年,寿荐三千杯。
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寓含了对友人王十朋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诗中描绘了两次遇见梅花的情景,第一次是在遥远的越地,第二次则是诗人担任清源县令时,再次邂逅梅花。梅花的“颜色宛如故”,不畏“风霜”的坚韧品质,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忠诚与敬仰。梅花的“玉质”与“芳姿”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喻了王十朋的高洁品格和才华横溢。
进一步,诗人将梅花与“蟠桃”、“蓬莱”相提并论,不仅增添了神话色彩,更寓意着长寿与仙境的美好愿景。梅花的“花开三十年,寿荐三千杯”,不仅是对王十朋长寿的祝福,也是对其人生如诗般丰富与美好的赞颂。整首诗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于友情的珍视。
君不见周公大圣人,吐哺礼贤情复真。
君不见信陵亦大贤,折节下士意愈坚。
二人既下世,屈指今千年。
寥寥久不闻,士风亦摧迁。
岂无平津阁,亦有孟尝门。
待士特虚名,焉有实意存。
势位巍巍自尊大,奔竞纷纷望尘拜。
上书光范亦可怜,梁指垂泪又何怪。
嘉会今逢五百春,坐令风俗浇还淳。
见说公卿能下士,眼前结袜宁无人。
柏台深夜赏清酣,红烛光前叹影三。
交错莫辞频送酒,赓歌不觉屡投函。
百年天地存吾道,万古江流洗我惭。
良会不常人易老,此生宁敢觅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