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相出没,天气半晴阴。
馔献生前嗜,山防日后侵!
杖头钱是纸,囊腹句成金。
恐惹亡亲恼,坟边不敢吟!
云山相出没,天气半晴阴。
馔献生前嗜,山防日后侵!
杖头钱是纸,囊腹句成金。
恐惹亡亲恼,坟边不敢吟!
这首清代诗人王松的《扫墓感作》描绘了诗人扫墓时的景象和心情。首句“云山相出没,天气半晴阴”以景入诗,通过云雾缭绕的山峦和变幻莫测的天气,渲染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下来,“馔献生前嗜”表达了对先人的深深怀念,祭品中包含了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寄托哀思。
“山防日后侵”暗示了诗人对于岁月侵蚀和自然力量的无奈,他担心未来的风雨会侵袭祖先的陵墓。诗人继续抒发感慨,“杖头钱是纸,囊腹句成金”,这里的“杖头钱”象征着生活的艰辛,而“囊腹句成金”则寓言了诗歌的价值,即使生活困苦,诗人的才情也能转化为精神财富。
最后两句“恐惹亡亲恼,坟边不敢吟”流露出诗人对亡亲的敬畏与尊重,害怕自己的诗句会引起他们的不快,因此在坟前不敢轻易吟诵。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的情感纽带。
群山兮东倾,百川兮与俱。
昆崙兮万里,渺东极兮归墟。
龙门兮三峡,屹峥嵘兮喷鞺鞳。
奠九服兮常宁,疏万派兮终合。
展瑶签兮拂霜藤,目窈窕兮耳泠泠。
江南兮春尽,蘼芜绿兮枫青。
思美人兮何处,抚朱弦兮空复情。
人言松有节,不见节如松。
问渠老叶终年翠,何似妖花三日红。
人言松节劲,不知松气融。
元和畅生意,华茂春葱葱。
和流则不强,苦节亦道穷。
王夫子,和气满胸中,守道百鍊之青铜。
画史颇善喻,为君写古松,予亦为君歌古松。
古松歌,君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