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草茫茫古塞平,昔人曾此筑长城。
西风吹卷胡尘起,吹入中原损汉兵。
衰草茫茫古塞平,昔人曾此筑长城。
西风吹卷胡尘起,吹入中原损汉兵。
这首明代诗人史鉴的《塞下曲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且充满战争气息的画面。首句"衰草茫茫古塞平",通过描绘广袤的衰草和古老的边塞,渲染出一种苍茫而寂寥的氛围,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第二句"昔人曾此筑长城",点出了长城的历史背景,它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见证。诗人提及长城,让人联想到古代戍边将士的英勇与艰辛。
接下来两句"西风吹卷胡尘起,吹入中原损汉兵",运用了典型的边塞诗手法,通过"西风"和"胡尘"的形象,展现了边疆战事的激烈。"胡尘起"象征敌人的侵扰,"损汉兵"则表达了战争对汉军造成的损失,透露出诗人对战事的关注和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现实,寓含着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