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若远近,欲往更沉沉。
问水寻沙界,看山入宝林。
板桥昏骇马,松径晚惊禽。
此是西来路,恒河更几深。
人天若远近,欲往更沉沉。
问水寻沙界,看山入宝林。
板桥昏骇马,松径晚惊禽。
此是西来路,恒河更几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渡过浑河,前往宝林寺的旅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与心境。
首句“人天若远近,欲往更沉沉”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向往与探索之心。接着,“问水寻沙界,看山入宝林”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渡河后沿途的景象,水边的沙地与远处的山峦,以及最终的目的地宝林寺,展现出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
“板桥昏骇马,松径晚惊禽”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行进的氛围,昏暗的板桥上,马匹显得格外惊慌;而沿着松树小径前行时,晚归的鸟儿也显得格外惊恐。这两句通过动物的反应,巧妙地表现了夜色的深沉与旅途的孤独。
最后,“此是西来路,恒河更几深”以恒河为喻,不仅指出了诗人所走之路的方向,也隐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恒河作为印度著名的河流,在这里被用来象征无尽的探索与追求,暗示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弃置复弃置,弃置何足讶。
矫矫七札弓,闲寄北檐挂。
正如游宦子,力倦得休暇。
朝夕蒙坌煤,偃蹇卧牖下。
又如废将军,解兵返田舍。
第恐髀生肉,不虑拜而蓌。
锡周可开王,赉晋曾定霸。
彼美养繇基,春秋名善射。
一矢应弦飞,凭仗乌号柘。
今年泮中献,明年郊外祃。
壮士谁穿杨,猿臂执其弝。
杀气从西来,萧萧入窗罅。
暗闻霹雳声,韣里鸣长夜。
与君同门复同心,一日不见愁盈襟。
有时招邀到燕市,我为高歌君为斟。
酒中慷慨论千古,意气宁为黄金许。
辽左烽烟飞羽驰,相对裂眦瞑不语。
秋风君著锦衣归,高堂欢笑色欲飞。
而我似潜复似跃,胡芦烂醉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