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果小儿,可得问天公。
一生贫到骨,万感悲填胸。
形神本尘坌,身世相羁笼。
安得骑玉鳌,眇然追冥鸿。
锦步四十里,浊哉一石崇。
东阁万张颐,哺一公孙洪。
铜山流臭泉,到了埋邓通。
何如德行贵,晞颜师仲弓。
文苑丽长春,学海深无穷。
人自泾渭水,我但夷齐风。
貂裘有何异,羊枣远不同。
人生水上萍,世事江头枫。
三思欲四休,一拙胜万工。
火宅煎杀人,此身如甑中。
于道有所味,触意无复忡。
心杓指以南,性水决而东。
鍊得身如鹤,始可冲秋空。
道人亦不贫,朝灌三畦松。
造物果小儿,可得问天公。
一生贫到骨,万感悲填胸。
形神本尘坌,身世相羁笼。
安得骑玉鳌,眇然追冥鸿。
锦步四十里,浊哉一石崇。
东阁万张颐,哺一公孙洪。
铜山流臭泉,到了埋邓通。
何如德行贵,晞颜师仲弓。
文苑丽长春,学海深无穷。
人自泾渭水,我但夷齐风。
貂裘有何异,羊枣远不同。
人生水上萍,世事江头枫。
三思欲四休,一拙胜万工。
火宅煎杀人,此身如甑中。
于道有所味,触意无复忡。
心杓指以南,性水决而东。
鍊得身如鹤,始可冲秋空。
道人亦不贫,朝灌三畦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自谓》。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
诗中的“造物果小儿,可得问天公”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起源的好奇和探寻。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主题,即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思考个人的命运与宇宙的关系。
“一生贫到骨,万感悲填胸”则流露出诗人个人经历中的苦难和不甘心中积累的情感。这种表达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个人的不幸与社会的不公。
“形神本尘坌,身世相羁笼”一句,则是对现实世界束缚和限制的感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世界的看破和超脱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安得骑玉鳌,眇然追冥鸿。锦步四十里,浊哉一石崇。”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诗人想要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景。
“东阁万张颐,哺一公孙洪。铜山流臭泉,到了埋邓通。”这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状态。
“何如德行贵,晞颜师仲弓。文苑丽长春,学海深无穷。”则是对理想人格和个人修养的追求,以及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
最后几句:“人自泾渭水,我但夷齐风。貂裘有何异,羊枣远不同。人生水上萍,世事江头枫。”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比喻,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选择和立场,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三思欲四休,一拙胜万工。火宅煎杀人,此身如甑中。”这一部分则是对个人修行态度的自我肯定,同时也表现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多种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由、知识和德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的自我定位和精神追求。
钱塘怒涛天下无,谁将尺纸为新图。
贺家湖上如镜净,屡向烟波逢钓徒。
彩虹横卧吴淞上,洞庭一螺浮具区。
亦曾泛舟彭蠡湖,插立千剑名大孤。
庐山高哉不得到,历历五老联香炉。
上钟下钟夹湖口,半江清浊泾渭如。
多景雄据金焦间,夕阳微照海门山。
其馀知名不知处,赤壁但歌前后赋。
江汉至鄂始合流,黄鹤楼前鹦鹉洲。
潇湘见说青如染,道林岳麓横清秋。
我欲远游嗟暮齿,蝶梦翩翩漫千里。
但欲绝江寻越山,归老故山吾已矣。
雁山本在云海中,波涛千古相撞舂。
泥沙洗尽见山骨,岩壑所在皆玲珑。
是谁一口吸水尽,平地卓立成奇峰。
至今往往有遗迹,相传渺漭何能穷。
我乘单车来自东,佳处千数一览空。
晚登四十九盘顶,旷望巨海烟濛濛。
群山错立不知几,朝日照耀天霞红。
是閒瑰奇定多有,鲸波掩蔽深莫通。
我无太真燬犀法,安得一闯冯夷宫。
会闻沧海变成陆,却与雁山争长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