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夕同罗大参李宪副会王明辅方伯园亭·其二》
《秋夕同罗大参李宪副会王明辅方伯园亭·其二》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西北风尘眼暂空,东南名胜迹还同。

杯行三雅知从伯,剑出双龙久让雄。

往事半残红烛后,寸心全向白头中。

谯钟又动难分手,人世于今似转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日傍晚相聚于园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西北风尘眼暂空,东南名胜迹还同”,开篇即以“风尘”与“名胜”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眼前景象的感慨。西北的风尘象征着外界的纷扰与变迁,而东南的名胜则代表了诗人记忆中的美好与宁静。这两者看似对立,实则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

颔联“杯行三雅知从伯,剑出双龙久让雄”,进一步深化了聚会的氛围。这里的“三雅”指的是古代贵族宴饮时的雅士,而“从伯”则是对主人的尊称,暗示了聚会的高雅与主人的尊贵。同时,“双龙”与“雄”则可能暗喻了两位友人的才华与地位,通过“久让”一词,表达了对对方成就的敬佩与谦逊的态度。

颈联“往事半残红烛后,寸心全向白头中”,将话题转向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衰老。红烛象征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而“半残”则暗示了过去岁月的消逝。同时,诗人的心思全然寄托在了“白头”上,既是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尾联“谯钟又动难分手,人世于今似转蓬”,以谯钟(古代城门报时的钟)的再次响起,象征着聚会即将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同时,将人世比作随风飘荡的转蓬,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感,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实、相聚与别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霜塞辘轳体二首·其二

今晓难离火,平生不拥炉。

只缘青女降,便与管城疏。

淡日明还暗,微暄有似无。

谁能忍寒得,苦死去看书。

(0)

题长沙钟仲山判院岫云舒卷楼二首·其一

天柱峰尖半点云,散为岳麓橘洲春。

尽供诗客挥毫里,怪底春空态度新。

(0)

族叔祖彦通所居宛在水中央名之曰小蓬莱为作长句

侬爱南溪不减公,南溪亲公却疏侬。

为侬只作一两曲,为公绕尽云边屋。

屋后有竹前有花,断桥才整已半斜。

客来不恶去亦好,莫将汗脚涴瑶草。

俗子只道无蓬莱,请渠且洗睫上埃。

蓬莱不大亦不小,作诗示公公一笑。

(0)

寄题萧民望齐云楼

下泳山尖碧云起,添得奇峰三四觜。

老人登楼来看云,下瞰云端在平地。

急呼云师令执鞭,我欲乘此追群仙。

蓬莱阆风遍游览,归来落月满晴川。

(0)

送吉州太守胡平一寺正赴召

忆昔乾道游璧水,君为秀孝侬博士。

逮今嘉泰归青原,侬为州民君刺史。

人生离合风中云,白发相逢有几人。

与君相逢又相别,不待折柳眉先颦。

如君岂弟民父母,春风风人夏雨雨。

忽然一夜飞秋霜,惊杀雁鹜兼豺狼。

政声无翼到天上,玉皇诏君登庙廊。

郎星卿月小借路,金华玉堂即高步。

中兴贤关育凤麟,向来未有秉鸿钧。

祗今丞相破荒了,第一衣钵当传君。

(0)

城上野步用辘轳体

寒劲无遗暖,晴行失老怀。

叶飞枫骨立,萍尽沼奁开。

路好仍回首,泥残敢放鞋。

登临不须尽,留眼要重来。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