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天上听吹嘘,蓟北春风满素书。
东壁傥难分末照,何门不可曳长裾。
即看投散官逾稳,莫笑怜才术大疏。
诸子当时堪自见,于今意气有谁如。
闻君天上听吹嘘,蓟北春风满素书。
东壁傥难分末照,何门不可曳长裾。
即看投散官逾稳,莫笑怜才术大疏。
诸子当时堪自见,于今意气有谁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右史》。诗中以“天上听吹嘘”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高处聆听赞美之声的情景,寓意其才华横溢,备受赞誉。接着,“蓟北春风满素书”,以春风满纸比喻其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诗人作品的高度评价。
“东壁傥难分末照,何门不可曳长裾。”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诗人比作照亮黑暗的灯火,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散发出光芒,暗示其才华不受环境限制,无论在哪都能发光发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更多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愿望。
“即看投散官逾稳,莫笑怜才术大疏。”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仕途的看法,认为即使选择退隐或不求功名,也能保持内心的稳定和从容,同时也对那些过于看重才情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人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最后,“诸子当时堪自见,于今意气有谁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及同辈人的期许与感慨,认为在那个时代,他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激励,而现在,或许很难找到能与之相匹敌的意气风发之人了。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我才华的自信,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高齐校雠谁作图,一时紬书亦名儒。
网罗卷轴三千馀,俗儒非真类迂愚。
雌黄是正定不无,虚文末学徒区区。
岂识治道通唐虞,文林高馆希石渠。
后来御览嗟何书,修文偃武事益诬。
转头邺城已丘墟,峨冠广袖长眉须。
丹书写此犹不渝,高鬟侍女曳红裾。
两骓帕鞍立奚奴,罢琴涉笔倾酒壶。
兰台供拟信乐欤,不知画手安用摹。
无乃逞巧聊自娱,千年视之一欷歔。
君不见文皇学士十八人,谋猷事业皆功臣。
瀛洲旧图应更真,诸君寻观为拂尘。
商飙起璿霄,爽气静瑶海。
圣皇抚时运,喜色动眉彩。
蜂旗伫西指,乘辕行北改。
涛声鼓万壑,夜半响竽籁。
汉仪欣复见,周鼎知德在。
猗欤沛中歌,云飞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