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愁看秋夜冥,几回强起步空庭。
短檠特与心相照,孤榻堪令眼独青。
天有奇方常梦梦,我饶慵病却惺惺。
无劳蛩语窗前聒,残漏清凄已足听。
不寐愁看秋夜冥,几回强起步空庭。
短檠特与心相照,孤榻堪令眼独青。
天有奇方常梦梦,我饶慵病却惺惺。
无劳蛩语窗前聒,残漏清凄已足听。
这首《秋夜不寐(其二)》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描绘了诗人深夜难眠,独自面对秋夜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首句“不寐愁看秋夜冥”,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因愁绪而难以入眠,只能在暗夜中凝视着窗外的秋景。这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也暗示了秋季特有的萧瑟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接着,“几回强起步空庭”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失眠状态。他多次试图起身走动,以缓解内心的不安与烦躁,但最终还是回到了空荡荡的庭院。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挣扎,也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寂静与冷漠。
“短檠特与心相照,孤榻堪令眼独青。”这两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短檠”(小灯)与“孤榻”(单人床)作为意象,分别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冷清。灯虽小,却能照亮诗人的心灵,给予一丝慰藉;而孤榻则更突显了诗人独自面对世界的孤独感。这里,诗人通过物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深刻反思。
“天有奇方常梦梦,我饶慵病却惺惺。”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的思考。他认为,虽然外界有着种种解决困境的方法(“奇方”),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难以实现(“常梦梦”)。与此相反,他的身体虽然懒散(“慵病”),但心灵却保持清醒(“却惺惺”),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现实之上的精神状态。
最后,“无劳蛩语窗前聒,残漏清凄已足听。”诗人以秋夜的蟋蟀声和滴答的漏声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欣赏与接纳。他认为,这些自然的声音足以陪伴自己度过不眠之夜,无需外界的干扰。这里的“清凄”不仅指声音的特质,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不寐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活、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观象楼前奉末班,绛峰只似殿庭间。
今日高楼重陪宴,雨笼衡岳是南山。
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
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
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
为僧时先有脚疾。
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
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多缘老病推辞酒,少有功夫久羡山。
清夜笙歌喧四郭,黄昏钟漏下重关。
何由得似周从事,醉入人家醒始还。
楚人千万户,生死系时君。
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
纵有明在下,区区何足云。
陶虞事已远,尼父独将明。
潜穴龙无位,幽林兰自生。
楚王谋授邑,此意复中倾。
未别子西语,纵来何所成。
平王渐昏惑,无极转承恩。
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
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
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
惧盈因邓曼,罢猎为樊姬。
盛德留金石,清风鉴薄帷。
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
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宜僚南市住,未省食人恩。
临难忽相感,解纷宁用言。
何如晋夷甫,坐占紫微垣。
看著五胡乱,清谈空自尊。
谁恃王深宠,谁为楚上卿。
包胥心独许,连夜哭秦兵。
千乘徒虚尔,一夫安可轻。
殷勤聘名士,莫但倚方城。
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
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
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
唯馀开圣寺,犹学武皇妖。
江陵南北道,长有远人来。
死别登舟去,生心上马回。
荣枯诚异日,今古尽同灰。
巫峡朝云起,荆王安在哉。
三峡连天水,奔波万里来。
风涛各自急,前后苦相推。
倒入黄牛漩,惊冲滟滪堆。
古今流不尽,流去不曾回。
八荒同日月,万古共山川。
生死既由命,兴衰还付天。
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
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楚歌十首》【唐·元稹】楚人千万户,生死系时君。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纵有明在下,区区何足云。陶虞事已远,尼父独将明。潜穴龙无位,幽林兰自生。楚王谋授邑,此意复中倾。未别子西语,纵来何所成。平王渐昏惑,无极转承恩。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惧盈因邓曼,罢猎为樊姬。盛德留金石,清风鉴薄帷。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宜僚南市住,未省食人恩。临难忽相感,解纷宁用言。何如晋夷甫,坐占紫微垣。看著五胡乱,清谈空自尊。谁恃王深宠,谁为楚上卿。包胥心独许,连夜哭秦兵。千乘徒虚尔,一夫安可轻。殷勤聘名士,莫但倚方城。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唯馀开圣寺,犹学武皇妖。江陵南北道,长有远人来。死别登舟去,生心上马回。荣枯诚异日,今古尽同灰。巫峡朝云起,荆王安在哉。三峡连天水,奔波万里来。风涛各自急,前后苦相推。倒入黄牛漩,惊冲滟滪堆。古今流不尽,流去不曾回。八荒同日月,万古共山川。生死既由命,兴衰还付天。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https://shici.929r.com/shici/dqi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