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句漏仙翁之丹井,乃在紫微之阳东山之顶。
仙翁丹成去不归,但见一泓寒碧涵秋影。
当年仙翁鍊丹砂,呼吸沆瀣餐朝霞。
陶镕日月精,鍊冶紫河车。
玄液化白雪,真胎结黄芽。
一朝骑龙去,翱翔太清家。
遗此百尺井,千古令人嗟。
辘轳无声石苔紫,子规啼老长松花。
我来汲井凌绝顶,夜半飞出黄金鸦。
直疑此水接东海,上通银汉之灵槎。
灵槎迢迢贯明月,汉使西回持绛节。
矫如黄鹄摩晴空,何待金丹蜕凡骨。
酌以丹井水,载歌仙人篇,永言保之合自然。
勿因离别损颜色,此水可以期长年。
吾闻句漏仙翁之丹井,乃在紫微之阳东山之顶。
仙翁丹成去不归,但见一泓寒碧涵秋影。
当年仙翁鍊丹砂,呼吸沆瀣餐朝霞。
陶镕日月精,鍊冶紫河车。
玄液化白雪,真胎结黄芽。
一朝骑龙去,翱翔太清家。
遗此百尺井,千古令人嗟。
辘轳无声石苔紫,子规啼老长松花。
我来汲井凌绝顶,夜半飞出黄金鸦。
直疑此水接东海,上通银汉之灵槎。
灵槎迢迢贯明月,汉使西回持绛节。
矫如黄鹄摩晴空,何待金丹蜕凡骨。
酌以丹井水,载歌仙人篇,永言保之合自然。
勿因离别损颜色,此水可以期长年。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题为《葛洪丹井》,通过对古代炼丹师葛洪及其丹井的描绘,展现了对仙道与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开篇即点出葛洪丹井所在之地,位于“紫微之阳东山之顶”,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远的氛围。接着,诗人想象葛洪炼丹时的场景,描述其通过呼吸天地间的清气和朝霞,熔铸日月精华,最终炼制出能化雪为白、结成黄芽的丹药。然而,葛洪最终骑龙而去,留下这口深达百尺的井,成为后人追思的对象。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石苔紫”、“子规啼”等,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更替。诗人自己来到井边汲水,仿佛能感受到与仙人葛洪的某种连接,甚至想象这井水能接通东海与银河,具有超凡脱俗的力量。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口井水的珍视,认为它能保佑人们延年益寿,不应因离别而失去其本色。整首诗充满了对仙道精神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永恒追求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