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一曲破还乡,只么随缘是道场。
已向承天设双榻,待师同快竹风凉。
高歌一曲破还乡,只么随缘是道场。
已向承天设双榻,待师同快竹风凉。
这首诗《招政首座》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其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随缘自在的生活态度。
首句“高歌一曲破还乡”,开篇即以豪迈之气,描绘出诗人归乡时的欢畅心情,通过高歌表达内心的喜悦与释放。这里的“破”字,既指歌声穿透寂静,也暗含打破束缚、回归自由之意。
次句“只么随缘是道场”,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在诗人看来,随遇而安、顺应自然即是修行之道,无需刻意追求,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道场。这种随缘的态度,体现了佛教中“无我”的哲学思想,强调与世无争、心平气和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已向承天设双榻,待师同快竹风凉”,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居所的向往与期待。承天,寓意天空、宇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双榻预示着邀请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竹风凉则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竹林间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友情和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
如春莺娇啼。又风蝉细咽,何处哦诗。
莫是青城花蕊,自书宫词。非曹惠,非文姬。
与女中相如同时。
甚镂月裁云,樊山一集,传诵到红闺。
乐莫乐,心相知。绣平原小像,五色柔丝。
早识扶风都讲,莫如蛾眉。黄紬梦,犹寻伊。
怪月中、青鸾来迟。想写韵楼前,千条绿杨俱向西。
淡月幽窗如画,墨梅横一枝。
四五点、冷蕊疏花,无人处、自照冰池。
霜柯惊飞冻鹊,谁家笛、故学秦女吹。
想弄珠、玉指生寒,蟾辉里、缟袂归去迟。
瘦沈自宽带围。轻裘紫绮,针神几费柔荑。
闷拨垆灰。这情绪、有谁知。
银屏雪儿何在,觅旧谱、自填词。相逢甚时。
明灯照棋局,应有期。
燕试风襟,蜗留雨篆,深春闲过书帷。
唱名才了,小吏问诗题。
门外春蚕食叶,重檐下、碧树刚齐。
幽深地、花如处女,寂寞少人知。
冬烘,犹故态,三间破屋,来试茶旗。
问隐囊纱帽,何事归迟。
多少凝香昼寝,谁似我、闲看酴醾。
春阴重,才晴又雨,归骑溅香泥。
腊醅新上口。看书吃果,灯前厮守。
残夜新春,只判一声清漏。
不用占鸡卜镜,但愿得、花红人寿。君信否。
垂帘一晌,春词琢就。
不解格五弹棋,祇色子玲珑,称伊纤手。
玉雪娇儿,可要软饧酥豆。
斜倚薰笼不睡,任消尽、博山香兽。看镜久。
青青鬓丝依旧。
丁字水,渺渺下前溪。芳树外,断虹垂。
青山尽在栏杆北,柳花吹度女墙西。
悄无言,溪上思,有谁知。
残照里、单衣闲伫立,剪不断、天涯芳草碧,临曲岸,俯清漪。
风前曾记人如玉,镜中已是鬓成丝。
洗尘容,归旧隐,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