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轻烟荡林表,风暄日丽光春晓。
繁禽殢蕊未昌昌,洞房曲院殊窈窈。
今年人度去年春,今岁春无去岁人。
镜花水月皆常住,三万六千只刹尘。
刹尘常住春风里,昔人今日嗟何似。
谁家舞袖袅春长,何处歌声逐风起。
春歌春舞由人恋,昔日今人会相见。
试看逸少挈壶觞,永和三日兰亭宴。
雨后轻烟荡林表,风暄日丽光春晓。
繁禽殢蕊未昌昌,洞房曲院殊窈窈。
今年人度去年春,今岁春无去岁人。
镜花水月皆常住,三万六千只刹尘。
刹尘常住春风里,昔人今日嗟何似。
谁家舞袖袅春长,何处歌声逐风起。
春歌春舞由人恋,昔日今人会相见。
试看逸少挈壶觞,永和三日兰亭宴。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御园中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开篇“雨后轻烟荡林表,风暄日丽光春晓”,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雨后的清新与阳光的温暖,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接着,“繁禽殢蕊未昌昌,洞房曲院殊窈窈”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里鸟儿嬉戏于花间的情景以及园林的幽静之美。
“今年人度去年春,今岁春无去岁人”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暗示着岁月不待人的主题。接下来,“镜花水月皆常住,三万六千只刹尘”一句,运用佛教中的概念,将世间万物比作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强调了事物的瞬息万变与永恒之间的辩证关系。
“刹尘常住春风里,昔人今日嗟何似”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将历史与当下对比,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时间价值的深思。最后,“谁家舞袖袅春长,何处歌声逐风起”描绘了春日里的欢愉场景,而“春歌春舞由人恋,昔日今人会相见”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