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头燕子话新晴,客里春来何似生。
短榻曲肱眠未稳,好花刺眼笑相迎。
生憎重碧杯中物,懒趁踏青江上行。
燕坐翛然有佳处,耳根更听读书声。
檐头燕子话新晴,客里春来何似生。
短榻曲肱眠未稳,好花刺眼笑相迎。
生憎重碧杯中物,懒趁踏青江上行。
燕坐翛然有佳处,耳根更听读书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檐头燕子话新晴",燕子在屋檐下欢快地交谈,预示着天气转晴,春意渐浓。"客里春来何似生",诗人在客中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如同生命的再生。
接下来两句"短榻曲肱眠未稳,好花刺眼笑相迎",描述了一个悠闲的午后情景。短榻即短床或小凳,曲肱(肘部曲折)表明诗人正半躺着打盹,但又因春光明媚而未能安稳入睡。好花刺眼,形容春日里的鲜花繁盛至极,以至于让人视觉上感到一种美的刺激,从而笑迎。
"生憎重碧杯中物"一句,诗人表达了对酒水(杯中物)的不满或厌倦,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他的清醒与思考。"懒趾踏青江上行"则展现出诗人的懒散情态,他宁愿在春日里漫步于绿意盎然的江边,而非急于赶路。
最后两句"燕坐翛然有佳处,耳根更听读书声",描述了诗人寻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燕坐翛然),他可以在那里专心致志地阅读和学习。耳根更听读书声,是说即便是在外界的喧嚣中,他也能专注于内心的声音,即读书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以及他在自然中的宁静与思考。王炎以其独特的笔触,捕捉到春日里的每一个生机勃勃的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