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馀年坐钓台,竿头往往得黄能。
锦麟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三十馀年坐钓台,竿头往往得黄能。
锦麟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德诚的《拨棹歌》之三。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都非常丰富,以下是对这段诗句的鉴赏。
"三十馀年坐钓台,竿头往往得黄能。"
这两句开篇即以自我经历为话题,诗人在描述自己三十多岁时常坐在钓台上钓鱼,竿头频繁地捕捉到名叫“黄能”的鱼。这里的“黄能”有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鱼类,也可能是虚构出来的名字,用以增添诗歌的意象和趣味性。
"锦麟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人生、命运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锦麟不遇”暗示自己与成功或理想中美好事物的渴望无缘,尽管投入了大量努力,但终究是一场空忙。最后,“收取丝纶归去来”则表达了一种放下、归隐的心态,诗人可能是在用“收取丝纶”比喻着结束一段生活或事业,将那些细碎的经历和感受收拾起来,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离开过去,走向新的未来。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成功与归宿的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态度。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
帝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
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
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
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
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
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
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
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穮袞虽馑亦有丰。
常行万世无汙隆,行健不息人中龙。
不妨更击白鹿鼓,扣之大小皆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