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虽晚亦匡庐,得见先生喜有馀。
止为包荒安邸舍,敢将入幕论乡闾。
一官贪禄无他望,四海安身即定居。
幽谷若因明主问,莫言臣邑有相如。
我生虽晚亦匡庐,得见先生喜有馀。
止为包荒安邸舍,敢将入幕论乡闾。
一官贪禄无他望,四海安身即定居。
幽谷若因明主问,莫言臣邑有相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送雷赴漕召(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雷某的赞赏和对其出仕的期许。首句“我生虽晚亦匡庐”,表明诗人虽然年纪稍大,但仍有幸能与雷君共事,心中充满喜悦。接着,“止为包荒安邸舍”表达了对友人担任职务的谦虚态度,意在安抚地方,使百姓安居乐业。诗人表示自己不敢以高论自居,只是希望能为朋友提供一些家乡的见解。
“一官贪禄无他望,四海安身即定居”这两句,诗人坦诚地表达了对友人做官的期望,希望他专注于职责,不贪求过多,只要能在四方之地找到安身之处就心满意足。最后,诗人以“幽谷若因明主问,莫言臣邑有相如”告诫,如果有机会向朝廷建言,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小地方,暗示友人应保持谦逊,勿以才名自傲。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又有对仕途的深思,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品格和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