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为渡神舟,薄岸当别去。
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载。
徘徊生死轮,但苦心犹豫。
形为渡神舟,薄岸当别去。
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载。
徘徊生死轮,但苦心犹豫。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形与神、生与死、苦与犹豫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过“渡神舟”、“薄岸”、“生死轮”等意象,描绘出人生的漂泊与轮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内心的挣扎与犹豫。
“形为渡神舟”,形象地比喻人生如同乘船过河,形体是承载灵魂的载体,暗示生命旅程的短暂与不确定。“薄岸当别去”,意味着在生命的旅途中,总有离别与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载”,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形与神的关系,形体并非灵魂永恒的居所,而灵魂也不依赖于形体才能存在,强调了精神独立于物质世界的重要性。
“徘徊生死轮,但苦心犹豫”,则揭示了生命循环中的痛苦与挣扎,人们在生死轮回中不断徘徊,内心充满了犹豫与困惑,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存在的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形与神、生与死的辩证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切关怀。它不仅富有哲理深度,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花月扬州好。正相逢、珠袍公子,果车来早。
廿四桥头箫管沸,却自嬴楼吹到。
更夹道、芳尘缥缈。
跨鹤求凤今已得,讶一钗、十万珠光绕。
庆合卺,期偕老。兰膏未烬银虬杳。
想今宵、帐中悬蛤,相看皎皎。
侍女添香衣桁畔,微听流苏声悄。
多恐试、麻姑仙爪。
明日高堂双献寿,记妆成、先佩宜男草。
何物贽,安期枣。
傲睨穷四周,轻风信余屧。
既谢上岭危,颇忻下山捷。
澄湖夹双瞳,乔松振千鬣。
稍深疑无地,忽转长天接。
古刹藏白云,疏林出红叶。
估客喧归步,渔舟满收夹。
饭候寻寺钟,菌香吐僧榼。
斟酌声闻酒,颠倒居士祫。
冥醉时一醒,空青忽交睫。
乌生八九子,营巢高树颠。
得食不充腹,置之咽嗉间。
八九子争向,乌力不能任诸雏。
毛羽剥落,皮骨憔悴尾毕逋。
八九子,翼以肥,各自东西飞。光乌夜悲,啼血继之。
八九子,争食喧野田,谁来念乌饥。
乌且死,愿天莫生乌,但生枭与鸱。
陛下仁圣,海宇咸庆,乌不返哺莫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