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戎马尽腾骁,带甲倾心附圣朝。
万里环边为保障,九重端拱听箫韶。
天骄戎马尽腾骁,带甲倾心附圣朝。
万里环边为保障,九重端拱听箫韶。
这首诗《铙歌三章(其三)》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描绘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的景象,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边疆民族的开化与安抚策略,以及中央政权的强大与和谐。
首句“天骄戎马尽腾骁”,以“天骄”指代北方游牧民族,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民族勇猛善战的形象。然而,“尽腾骁”却暗示着这些剽悍的骑兵在某种力量下失去了原有的野性与威胁,转而展现出一种向上的活力和进取精神。
次句“带甲倾心附圣朝”,进一步揭示了边疆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与归附。这里的“带甲”指的是身披铠甲的士兵,象征着武力与力量;“倾心”则表达了内心的敬仰与忠诚;“附圣朝”则明确指出这些民族愿意成为大一统王朝的一部分,体现了边疆民族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三句“万里环边为保障”,强调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军事上的防御,更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综合保障,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后一句“九重端拱听箫韶”,以“九重”象征皇帝所在的皇宫,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坐镇皇宫,享受着音乐的愉悦,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平。同时,“端拱”也意味着皇帝稳坐江山,无须担忧外患,而“听箫韶”则寓示着音乐的和谐与盛世的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边疆民族的治理策略及其带来的积极效果,以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盛景。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
须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旌麾初举。
正**力健,嘶风江渚。
射虎将军,落雕都尉,绣帽锦袍翘楚。
怒磔戟髯,争奋卷地,一声鼙鼓。
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
此去。
无自堕,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
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
试展卧龙韬韫,果见成功旦莫。
问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黄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