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双峰师,不受世尘污。
禅坐三十年,俯仰无愧处。
平生大事毕,欲留不可住。
适来水中沤,水行沤复聚。
适去火上烟,烟散火如故。
徜徉天地閒,去来随所遇。
我怀未能忘,正随分别趣。
涕馀会贞心,三叹出门去。
堂堂双峰师,不受世尘污。
禅坐三十年,俯仰无愧处。
平生大事毕,欲留不可住。
适来水中沤,水行沤复聚。
适去火上烟,烟散火如故。
徜徉天地閒,去来随所遇。
我怀未能忘,正随分别趣。
涕馀会贞心,三叹出门去。
这首诗《诔双峰兴上人》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段成己所作,通过对双峰兴上人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对高僧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与崇敬之情。
首句“堂堂双峰师,不受世尘污”开篇即以“堂堂”形容双峰兴上人的威严与高尚,强调其不为世俗所染的纯净心灵。接着“禅坐三十年,俯仰无愧处”进一步描绘了上人长达三十年的禅修生活,以及他面对世间一切时内心的坦荡与无愧。
“平生大事毕,欲留不可住”则表达了上人一生修行的圆满与成就,即便想要留下,也已无法停留于世间。后两句“适来水中沤,水行沤复聚;适去火上烟,烟散火如故”运用生动的自然现象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上人如同水中泡沫与火焰之上的烟雾,虽短暂存在,却能迅速回归本质,象征着他的精神超越了物质世界,达到了永恒与不变的状态。
“徜徉天地閒,去来随所遇”则描绘了上人在天地间自由自在、随缘而行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存,顺应万物变化的超脱境界。最后,“我怀未能忘,正随分别趣。涕馀会贞心,三叹出门去”表达了诗人对上人精神的深深怀念与敬仰,即使在分别之际,仍难以忘怀,不禁感慨万千,最终带着对上人精神的深切感悟,离别而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双峰兴上人高洁的修行境界,也传达了诗人对其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到江淮间。
谁能辛苦运河里,夜与商人争往还。
小帘灯火屡题诗,回首青山失后期。
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