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真成一聚尘,饥寒选得万年名。
心知那有扬州鹤,更问侬当作么生。
富贵真成一聚尘,饥寒选得万年名。
心知那有扬州鹤,更问侬当作么生。
这两句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收录在他的《富贵真成一聚尘》中。这首诗通过对比富贵与名声的易逝和难以持久,以及饥寒中的执着追求永恒的文学成就,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和文化创作的深刻认识。
“富贵真成一聚尘”,这里的“富贵”指的是物质上的富有和社会地位上的尊贵,而“一聚尘”则形象地比喻这些看似坚固实质的东西其实如同细微的尘埃,转瞬即逝。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物质追求的虚幻性。
接着,“饥寒选得万年名”,这里的“饥寒”描绘的是为了文学创作而承受的艰辛与困苦,而“万年名”则是指通过文学作品留传千古,成就不朽。诗人表达了即便是在贫困和冷清中,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选取出能够流传千古的名字,这种追求比物质上的富贵更为珍贵。
最后两句“心知那有扬州鹤,更问侬当作么生”则是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文学创作道路的思考。这里的“扬州鹤”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鹤,象征着高洁和超脱。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的内心:是否应该像那高飞的扬州鹤一样,超然物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侬当作么生”则是自我反思,是在探讨作为一个文人,我应当选择怎样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深刻哲理,也透露出其对文学永恒价值的坚定信念。通过对比物质与精神的不同追求,诗人以独到的视角审视生命,彰显出诗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作者的高远志向。
秋风团扇未惊心,笑看妆台落叶侵。
绣凤不教金缕暗,青楼何处有寒砧。
不用频嗟世路难,浮生各自系悲欢。
风霜一夜添羁思,罗绮谁家待早寒?
燕巢空后谁相伴,鸳被缝来不忍薰。
薄命敢辞长滴泪,倡家未必肯留君。
身病时亦危,逢秋多恸哭。
风波一摇荡,天地几翻覆。
孤萤出荒池,落叶穿破屋。
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