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坡年五十九南迁过泰和县,作秧马歌赠曾移忠。观其体物浏亮,托思深远,心声心画,绘影绘声,洵乎合水车之咏,并入农书,而嗣泥橇之风,垂为器谱。粤以首夏农事方兴,黄云乍收,碧毯如织。谨次其体,以俟采风者览云》
《东坡年五十九南迁过泰和县,作秧马歌赠曾移忠。观其体物浏亮,托思深远,心声心画,绘影绘声,洵乎合水车之咏,并入农书,而嗣泥橇之风,垂为器谱。粤以首夏农事方兴,黄云乍收,碧毯如织。谨次其体,以俟采风者览云》全文
清 / 陈熙治   形式: 古风

不刍不秣力不疲,人待汝饱汝则饥。

一日千里行如驰,随其后者毋鞭笞。

西邻老农苦胼胝,霪雨沐首日灼肌。

朝分一陇夕不治,协力已殆空嗟咨。

东邻老农哑然嗤,我有桐马无靮羁。

以代耕作用颇宜,背如覆瓦使两髀。

腹如小舟亦可维,系以束藁引以縻。

耸涌滑汰任所之,往往踏破青琉璃。

春云阴阴雨丝丝,新秧淬水针参差。

与汝朝夕相扶持,安用物色骊黄为。

金鞍玉勒谁家儿,长堤短陌供娱嬉。

朅来陇畔行迟迟,顾影顿失空群姿。

吁嗟乎,伏波铜马不可骑,诸葛木马制已遗。

悯汝力作赠汝诗,不有伯乐其谁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生活中的一个独特场景——秧马的使用。诗人通过对比东西两位老农的不同境遇,巧妙地引入了“秧马”这一农具,展现了它在农事中的高效便捷。

诗中首先描述了传统耕作方式的艰辛与疲惫,接着引入了“秧马”,一种用于插秧的工具,形象地描绘了它在农事中的高效与便捷。通过东西两位老农的对比,诗人强调了“秧马”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它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积极作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秧马”的赞美之情,认为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智慧与创新。同时,诗人也借机表达了对古代农具发明者的敬意,以及对后世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些农具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既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智慧,又蕴含了对古代农具发明者的赞美和对农业发展的期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农事颂歌。

作者介绍

陈熙治
朝代:清

字子服,一字翔翰。同治庚午举人,内阁中书协办侍读。著有燕侨斋偶存稿。邑志传文苑。
猜你喜欢

赠庞西达将军

十载屯田塞下闻,虬须燕颔气如云。

帐留猛士皆降虏,剑是痴龙亦报君。

银夏至今劳使者,玉门终古老将军。

高秋较猎归残照,衰草黄榆散马群。

(0)

点绛唇.题断简残篇便面

检点零星,香薰锦袭留馀馥。长篇短幅。

曾饱文人腹。字蚀虫残,何处牙签簇。愁重读。

当年珍惜,为有千钟粟。

(0)

浣溪沙

闷倚龙须八尺床。隔帘微雨送凄凉。

银釭剔了又昏黄。

梦欲寻时偏寐少,事难言处最情长。

不堪回首耐思量。

(0)

酷相思.送夫子赴都

晓梦如烟慵欲睡。又门外、催人起。

问行李匆匆安也未。君去也、留无计。

侬在也、行无计。眼底离情衣上泪。■珍重、长安地。

盼桂子香清秋月媚。雁到也、凉须记。

花放也、归须记。

(0)

寒食行

谁家墓头作寒食,野棠离离间古柏。

香毂辚辚拜扫归,日暮风吹纸钱白。

纸钱不到黄泉路,岁岁化为坟上土。

人生苦乐百年中,笑杀荒山石羊虎。

西家女儿哭未休,城东又作踏青游。

满地花枝斗芳草,还嫌落日催归早。

待得明年寒食时,又来挂纸一沾衣。

(0)

野望

信步失幽径,凝眸起苦吟。

天孤邀旷野,林密引沦阴。

病叶因风落,空山欲雨沉。

昏鸦何作怪,勉强噪寒林。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