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有佳人,洁齐处深宫。
组织成文章,黼黻可帝躬。
兰菊媚幽姿,桃李自春风。
出门非所识,所识非所从。
婉娈彼谁女,剪制了不工。
膏沐倚市门,苟为悦己容。
顾盼若有得,刍雉靡不同。
出门惟所之,谐笑缭西东。
寄语道傍人,取舍须至公。
荣华一时耳,礼义百年中。
绝代有佳人,洁齐处深宫。
组织成文章,黼黻可帝躬。
兰菊媚幽姿,桃李自春风。
出门非所识,所识非所从。
婉娈彼谁女,剪制了不工。
膏沐倚市门,苟为悦己容。
顾盼若有得,刍雉靡不同。
出门惟所之,谐笑缭西东。
寄语道傍人,取舍须至公。
荣华一时耳,礼义百年中。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高洁,以及她对待外界的一种超然态度。开篇“绝代有佳人,洁齐处深宫”即设定了一个高贵而不为世俗所染的女性形象,她的存在本身就如同皇帝的宝物一般珍贵。
接下来的“组织成文章,黼黻可帝躬”则进一步强化了她的高贵和艺术才华,这里的“组织成文章”可能是指她对服饰的精心打理,而“黼黻可帝躬”则形容其精美程度,仿佛能与皇帝的衣物相媲美。
在“兰菊媚幽姿,桃李自春风”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美貌比作兰花和菊花的清雅,以及桃树和李树在春风中的繁盛,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美好事物,用以形容女性之美。
“出门非所识,所识非所从”表达了女子对外界的疏离感,她不为世间的认知所动,也不随波逐流,而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格。接着的“婉娈彼谁女,剪制了不工”则描绘了一种自然而不经意的美,这里的“婉娈”形容女子举止的柔美,而“剪制了不工”则意味着她的美是天生的,不需任何人为的修饰。
在“膏沐倚市门,苟为悦己容”中,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女子虽然身处尘世,却仍能保持自己的高洁和美丽。这里的“膏沐”是古代妇女用来装饰头发的物品,而“倚市门”则形容她即便置身于喧嚣的市井之中,依旧能够保持自我。
以下几句“顾盼若有得,刍雉靡不同。出门惟所之,谐笑缭西东”进一步展示了女子超脱世俗的态度,她的眼神、笑容都与常人不同,而她的行走和笑声也充满着一种难以捉摸的魅力。
最后,“寄语道傍人,取舍须至公。荣华一时耳,礼义百年中”则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理念,女子对待外界的态度是公正无私的,而她的荣耀和美德都是短暂的,但她所遵循的礼仪和道德却能影响到百年之后。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审美中对于女性高贵、超脱世俗的一种理想化表达。
野老庭前十二石,一一皆含太古色。
英山神骨劈空青,震泽蛟宫移崱屴。
初披绣藓认星文,近爱疏檐驻夏云。
米家袍笏风流在,牛相亭台景物分。
嵌岩虚窍各有态,浩气秋霄凝沆瀣。
祇应妙月照玲珑,肯许浮埃栖翠黛。
两峰巧峙玉孱颜,伏虎蟠螭绮席环。
何必零陵誇故事,直从斋阁看巫山。
野老龙钟得石性,对石不语如禅定。
五松亦是雪霜姿,坐阅乾坤斗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