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夕鸣笳下翠峰,玉骢骑出御园松。
尘沙百里行应尽,丹凤城边闻曙钟。
向夕鸣笳下翠峰,玉骢骑出御园松。
尘沙百里行应尽,丹凤城边闻曙钟。
这首诗描绘了扈从谒陵时的壮丽景象与庄严氛围。首句“向夕鸣笳下翠峰”,以“向夕”点明时间,黄昏时分,随着悠扬的笳声,队伍缓缓下山,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气氛。“玉骢骑出御园松”,接着描述扈从的成员,他们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匹,穿行于皇家园林中的松林之中,既展现了扈从的尊贵身份,也映衬出环境的清幽与雅致。
“尘沙百里行应尽”,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尘沙百里”的描述,不仅表现了扈从队伍行进的距离之长,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凡。这不仅是对物理距离的描绘,也是对扈从人员精神状态的隐喻,他们坚韧不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抵达目的地。
最后一句“丹凤城边闻曙钟”,将场景转换至目的地——丹凤城(即北京),黎明时分,城边传来钟声,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也寓意着尊号碑的奉安仪式即将圆满结束。整个画面由远及近,由动转静,从行进的动态描绘到仪式的静态展示,展现了扈从谒陵全过程的壮丽与庄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扈从谒陵的宏大场面,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明代宫廷礼仪的庄重与威严。
观树如观民,岂不试故艺。
勋曹庭中松,植难果谁厉。
公为百年谋,乃徇一朝计。
知乎向来非,勤搔动浮柢。
揠苗信轲书,免归僮仆戾。
元气天地间,万木未尝敝。
吾心有妙机,到此深造诣。
况当春雨时,点点荷嘉惠。
一培一灌之,缓急在调剂。
新梢隐孤高,短叶露修丽。
虽无虬龙姿,白日弄阴翳。
主人退自公,往往成小憩。
奇哉拔地材,卓尔倚天势。
作诗告方来,植也自兹岁。
桃李正芳华,何心较坚脆。
请公看岁寒,雪馀晚峰霁。
朝言天下士,乃作西江行。
把酒酹岐路,清风引双旌。
尊前即万里,动我淮阳情。
淮阳岂可薄,所志在汉庭。
君去江湖重,君留江湖轻。
君行何所挟,岱岳云英英。
远浮洞庭白,高点匡庐青。
谁知造化意,藉此方经营。
归欤作霖雨,四海多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