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太行山,撑天拄日高郁盘。
君不见黄河水,翻云倒雾千万里。
渡河苦无梁,上山苦无羽。
飒沓蓬蒿常伛偻,我往诉帝帝我拒。
虎豹当关攫人肉,雄鸠佻巧不为理。
时运苟未逢,材艺弃如土。
苏秦空上咸阳书,韩信犹蒙里儿裤。
君不见太行山,撑天拄日高郁盘。
君不见黄河水,翻云倒雾千万里。
渡河苦无梁,上山苦无羽。
飒沓蓬蒿常伛偻,我往诉帝帝我拒。
虎豹当关攫人肉,雄鸠佻巧不为理。
时运苟未逢,材艺弃如土。
苏秦空上咸阳书,韩信犹蒙里儿裤。
这首明代诗人张时彻的《行路难三首(其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和人生的艰辛。诗人以太行山的高峻和黄河水的奔腾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撑天拄日"和"翻云倒雾"形象生动。接下来,诗人通过"渡河苦无梁,上山苦无羽"表达了行路者的困境,暗示了缺乏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飒沓蓬蒿常伛偻"描绘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疲惫与无奈,如同蓬蒿般弯曲。他向天帝申诉,但遭遇拒绝,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和强权的无情。"虎豹当关攫人肉,雄鸠佻巧不为理"进一步揭示了世态炎凉,恶势力横行。
最后,诗人借苏秦怀才不遇、韩信曾受困的例子,表达自己的才华被忽视和命运多舛,"时运苟未逢,材艺弃如土",流露出深深的感慨和不平。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深沉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