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坛从祷喜雨赋得十二韵上王老师》
《天坛从祷喜雨赋得十二韵上王老师》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方甸开黄域,圜陵象紫枢。

森沈诸籁寂,惨澹百灵趋。

登假皇慈降,升中嘉秩殊。

就坛苍璧瘗,扫地白云铺。

绿简藏金箓,朱书散赤符。

云璈奏钧乐,玉醴荐行厨。

展礼陈巫祝,趋跄集弁儒。

咒泉兴跃蜧,挥日却踆乌。

瑞蔼四和叶,神膏九土敷。

濯枝宁破块,意气藉嘘枯。

淋潦沾桑雉,流云傍舄凫。

忻兹桃李径,披洒待昭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天坛祈求喜雨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与仪式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神灵的虔诚。

首句“方甸开黄域,圜陵象紫枢”,以“方甸”开篇,象征广阔的大地,而“圜陵象紫枢”则以圆坛比作紫色的中枢,形象地描绘了天坛的庄严与神圣。接下来,“森沈诸籁寂,惨澹百灵趋”两句,通过“森沈”、“惨澹”等词渲染出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同时暗示着百灵之神的聚集与响应。

“登假皇慈降,升中嘉秩殊”描述了祭典的进行,皇上的慈爱降临,仪式的等级与意义非凡。接着,“就坛苍璧瘗,扫地白云铺”描绘了在坛上安置苍璧,以及清扫地面,铺设白云的仪式细节,这些动作充满了神秘与庄重。

“绿简藏金箓,朱书散赤符”则展示了文献与符咒的使用,象征着知识与力量的传递。随后,“云璈奏钧乐,玉醴荐行厨”描绘了音乐与美酒的献祭,进一步丰富了仪式的层次与情感。

“展礼陈巫祝,趋跄集弁儒”表现了巫师与儒士的参与,体现了不同文化与信仰的融合。接下来,“咒泉兴跃蜧,挥日却踆乌”则通过咒语与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控制与影响。

“瑞蔼四和叶,神膏九土敷”描绘了祥云覆盖四方,神力滋润大地的景象,预示着丰收与繁荣的到来。最后,“濯枝宁破块,意气藉嘘枯”表达了对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寄托,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三·二室道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
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0)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一·崚极上寺

徘徊崚极寺,清意满烟霞。
好风從天来,吹落桂树花。
高高人物外,犹属梵王家。

(0)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

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
怜此高阳徒,如乐华胥域。
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0)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五·玉女窗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妆。
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莫学阳台梦,无端惑楚王。

(0)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四·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

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
洪崖与浮丘,襟袂安足把。
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

(0)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五·渚莲

武陵谁家子,波面双双渡。
空积心中丝,未成机上素。
似共织女期,秋宵苦霜露。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