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寤室幽幽,稍见日影侵。
万物未入眼,千忧已入心。
我琴忧为轸,我剑恨为镡。
广陵既绝响,荆高不可寻。
晨寤室幽幽,稍见日影侵。
万物未入眼,千忧已入心。
我琴忧为轸,我剑恨为镡。
广陵既绝响,荆高不可寻。
这首诗《感怀(其一)》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挣扎。
首句“晨寤室幽幽,稍见日影侵”,清晨醒来,室内一片幽静,微弱的日光悄悄渗透进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接下来,“万物未入眼,千忧已入心”两句,诗人将思绪从外界的宁静转向内心的纷扰,虽然眼前的世界还未完全呈现,但心中的忧虑却早已如影随形,弥漫开来。
“我琴忧为轸,我剑恨为镡”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内心的忧愁比作琴弦上的轸,将心中的怨恨比作剑柄上的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感受。琴弦上的轸象征着忧愁的根源,而剑柄上的镡则代表了怨恨的凝聚,两者都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
最后,“广陵既绝响,荆高不可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广陵散是古代著名的琴曲,荆轲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刺客,这两者都是历史上的文化符号,分别代表了艺术的高雅与英雄的壮烈。然而,如今这些美好的事物或人物都已经逝去,无法再寻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忧愁与矛盾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深深怀念,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