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雀闲门称午眠,绳床移在北窗前。
愁窥白发三千丈,误堕红尘十八年。
洗钵焚香真上界,淡云微雨小秋天。
醒来一悟逍遥理,始信南华是列仙。
罗雀闲门称午眠,绳床移在北窗前。
愁窥白发三千丈,误堕红尘十八年。
洗钵焚香真上界,淡云微雨小秋天。
醒来一悟逍遥理,始信南华是列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联“罗雀闲门称午眠,绳床移在北窗前”描绘了诗人午间休憩的场景,门前少有人迹,显得格外清静,他将床铺挪至北窗之下,享受着自然的凉风,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颔联“愁窥白发三千丈,误堕红尘十八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他忧虑地注视着自己头上的白发,仿佛它们长到了三千丈之遥,感叹自己误入红尘,已经度过了十八个年头,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反思。
颈联“洗钵焚香真上界,淡云微雨小秋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以洗钵焚香的仪式,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上,淡云轻绕,细雨绵绵,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小秋景图,暗示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尾联“醒来一悟逍遥理,始信南华是列仙”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从梦境中醒来,领悟到逍遥自在的人生哲理,坚信《南华经》中的道理如同神仙般高深莫测,表达了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