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风流接见闻,馀香未远尚堪薰。
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
策蹇何由追抹电,化龙吾亦愿为云。
从来作圣功夫处,不在生知在积勤。
二老风流接见闻,馀香未远尚堪薰。
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
策蹇何由追抹电,化龙吾亦愿为云。
从来作圣功夫处,不在生知在积勤。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退隐后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开篇“二老风流接见闻,馀香未远尚堪薰”表达了作者对于两位前辈或朋友之间风雅情谊的缅怀,这份情谊犹如馀香,虽已过去但余韵仍存。接着“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则是对老师或长者的赞誉,他们如同智者一般教导人们,使之变得聪明伶俐,而年迈的仆从亦能复述古代经典,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记忆力。
诗人随后写道“策蹇何由追抹电,化龙吾亦愿为云”此处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策马追赶雷电、化龙成仙的意象,表达自己虽不可能做到像神话中的英雄般伟大,但也愿意像他们一样追求卓越,化作飘逸的云雾,寓意高洁脱俗。
最后,“从来作圣功夫处,不在生知在积勤”则是对个人修为的总结。诗人认为,要达到圣人的境界,并非依赖天生的智慧,而是在于日积月累的勤奋修炼。这句话也体现了儒家学说中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个人对于追求卓越和圣贤境界的向往,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在退隐后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体悟。
两鬓青丝发,双眼黑方瞳。
人皆道是,昭庆一个老仙翁。
暂别蓬莱弱水,自把星冠月帔,玉佩舞薰风。
醉入桃源路,归去不知踪。举云璈,鸣铁笛,抚丝桐。
满前剑弁森列,稽首捧金钟。
挺挺松形鹤貌,任待桑田变海,宝鼎粒丹红。
玉帝下明诏,独骑上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