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
黄鹂娇转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
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
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
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
黄鹂娇转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
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
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的和谐共生。
"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玉楼之上,春意盎然,阳光透过轻薄的云雾,如同舞女挥动的衣衫一般柔和而迷人。"金条脱"则是对这一切的点睛之笔,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清新脱俗的一景,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黄鹂娇转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春日自然之声与色彩的细腻描写。黄鹂鸟儿在春光里嬉戏,它们的鸣叫随着春意渐浓而渐渐平息,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妙画面。而杏花与龙山雪的并列,则是对春日色彩的一种独特组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丰富与多彩。
"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 这两句转而描写人物情态。"凤钗低赴节"可能指的是节令到来时妇女装饰发髻的情形,"筵上王孙愁绝"则是对宴席之上贵族子弟心境的一种刻画。他们的愁绪不仅因为春光易逝,更因为个人情感上的牵挂和无奈。
"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 最后的两句则是对爱情的一种美好描写。鸳鸯鸟儿以配对著称,这里它们的形象被用来比喻爱侣之间的情感纽带。而"两情深夜月"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所表达的深沉夜晚之中相思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不乏忧伤的春日世界。诗人在其中巧妙地穿插个人情感和内心独白,使得这首诗既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又具备深邃的情感层次。
游昭木石师李唐,画牛乃自其所长。
出栏初听一声笛,意气已无千顷荒。
客居京口老益困,衣不掩胫须眉苍。
时时弄笔眼力健,蹄角毛骨分毫芒。
我无沙堤金络马,拂拭此幅喜欲狂。
乞骸幸蒙优诏许,置身忽在烟林傍。
日落饮牛水满塘,夜半饭牛天雨霜。
俚医灌药美水草,老巫诃禁祓不祥。
愿我孙子勤农桑,愿汝生犊筋脉强。
碓声惊破五更梦,岁负玉粒输官仓。
攧厥。看精神、压一庞儿劣。更言语、一似春莺滑。
一团儿、美满香和雪。去也。把春衫、换却同心结。
向人道、不怕轻离别。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旧家事、却对何人说。
告弟弟莫趁蜂和蝶。有春归花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