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郢中来,未数白与贺。
一斑昧全虎,端似隙中过。
可怜光万丈,不救妻子饿。
平生严郑公,皂隶有馀货。
歌词郢中来,未数白与贺。
一斑昧全虎,端似隙中过。
可怜光万丈,不救妻子饿。
平生严郑公,皂隶有馀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跂所作的《寄尹迁介叔》组诗的第九首。在诗中,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尹迁介叔的深厚情感和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
“歌词郢中来,未数白与贺。” 开篇即以“郢中”这一文化中心地名,暗示了诗歌的高雅和深远。诗人将尹迁介叔的才华比作郢中的歌曲,却未能与白居易、贺知章这样的大师相提并论,暗含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其处境的无奈。
“一斑昧全虎,端似隙中过。” 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尹迁介叔的困境。一斑之虎难以体现其全貌,如同从缝隙中匆匆掠过的影子,既表现了尹迁介叔遭遇的微小与短暂,也暗示了其命运的艰难与不易。
“可怜光万丈,不救妻子饿。” 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尹迁介叔才华横溢却生活困顿的深深同情。尽管尹迁介叔的光芒万丈,却无法解决家庭的温饱问题,这种对比强烈而深刻,凸显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平生严郑公,皂隶有馀货。”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展现了尹迁介叔的不幸。与严郑公(可能指严嵩或郑成功等历史人物)相比,尹迁介叔虽才华出众,却在生活上显得落魄,连身边的仆人都能拥有丰富的财产,这无疑是对尹迁介叔命运的一种讽刺和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尹迁介叔境遇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其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和不公。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宋代文人诗风的典型体现。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白浪摇天,青阴涨地,一片野怀幽意。
杨花点点是春心,替风前、万花吹泪。遥岑寸碧。
有谁识、朝来清气。自沈吟、甚流光轻掷,繁华如此。
斜阳外。隐约孤村,隔坞闲门闭。
渔舟何似莫归来,想桃源、路通人世。危桥静倚。
千年事、都消一醉。谩依依,愁落鹃声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