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频催夜气清。篆烟深锁绣帏轻。
满庭明月照残更。
雁柱十三空寄恨,关河百二总离情。
春恨何事巧相侵。
玉漏频催夜气清。篆烟深锁绣帏轻。
满庭明月照残更。
雁柱十三空寄恨,关河百二总离情。
春恨何事巧相侵。
这首《浣溪沙·初春夜坐》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女诗人商景兰所作。诗中描绘了初春夜晚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玉漏频催夜气清”,以“玉漏”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夜晚的深沉,同时“夜气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篆烟深锁绣帏轻”一句,通过“篆烟”和“绣帏”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室内装饰的精致与高雅,同时也隐含着一丝淡淡的哀愁。
“满庭明月照残更”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景色,满地的月光洒在庭院中,与“残更”(即深夜)形成对比,既美丽又略带凄凉。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时光的流逝和夜的深沉。
“雁柱十三空寄恨,关河百二总离情”是全诗情感最为浓烈的部分。这里以“雁柱”(古琴上的弦柱)和“关河”(指边关与河流,常用来象征国家的边界或战争)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其中,“十三”和“百二”都是虚数,强调的是数量之多,意味着思念和离情的广泛与深刻。
最后一句“春恨何事巧相侵”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面对春天的美好,却难以摆脱内心的忧愁与遗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奈而又深情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远方亲人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